借问轩中何所有,一琴佳趣少人知。
但能白首归元亮,何必黄金铸子期。
幽涧水声风静处,碧窗萝影月明时。
好寻太古无弦调,更赋巴人白雪词。
借问轩中何所有,一琴佳趣少人知。
但能白首归元亮,何必黄金铸子期。
幽涧水声风静处,碧窗萝影月明时。
好寻太古无弦调,更赋巴人白雪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琴轩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琴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意境。
首句“借问轩中何所有,一琴佳趣少人知”以设问开篇,引人遐想,点出琴轩内虽有一琴,却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美妙乐趣。接着,“但能白首归元亮,何必黄金铸子期”运用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正艺术价值的追求,认为真正的艺术享受无需外在的物质财富,如陶渊明般的生活态度就足以令人满足,不必追求像伯牙子期那样的知音。
“幽涧水声风静处,碧窗萝影月明时”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琴轩的环境氛围,幽静的山涧中水声潺潺,风过之处一片宁静,碧绿的窗户映照着月光下藤萝的影子,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幽意境。最后,“好寻太古无弦调,更赋巴人白雪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朴音乐和高雅诗歌的热爱,希望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寻找那份原始的音乐之美,并创作出如同《巴人白雪》般高洁的艺术作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琴轩环境的描绘和对艺术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隐逸生活以及高雅艺术的向往与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僵卧茅檐下,怡然八十春。
竟无衾覆首,惟有钟随身。
赙吊稀来客,封崇托外亲。
自言坟出贵,后必产奇人。
大帝开江左,无锥与远孙。
自言埋战地,也胜活侯门。
短褐边风紧,孤舟海浪翻。
知他三尺剑,携去报谁恩。
曩岁屡嗟萧补郡,此行稍喜□居中。
□□□□□□□,清议从来在泽宫。
未必诸生无郭泰,□□□□□□□。
遥知共起淹中蕝,不必畦间拾穗翁。
昔年尚友先君子,晚见贤郎自策名。
芹泮佩衿尊郑老,桐江谱牒派玄英。
誉髦孰不观朝彩,耄齿吾难主夏盟。
若见监州烦问讯,必分风月照寒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