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其四》
《感秋·其四》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太古号无事,其人如鹿麋。

块然具中和,焉用礼乐为。

三皇不同轨,五帝亦异治。

练弦与明水,汲汲挽其漓。

哇淫起郑卫,绵蕞纷秦仪。

聋盲世耳目,真朴无复遗。

大运暂衰歇,至理岂盈亏。

雁行与鱼跃,谁用此道推。

所以横渠翁,千古有馀悲。

(0)
鉴赏

这首诗《感秋(其四)》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历史对比,表达了对古代社会和谐状态的怀念以及对后世道德沦丧的感慨。

首句“太古号无事,其人如鹿麋”描绘了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状态,如同鹿麋般自由自在,没有纷扰与争斗。接着,“块然具中和,焉用礼乐为”进一步强调了那时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秩序,无需借助外在的礼乐制度来维持。

随后,诗人通过“三皇不同轨,五帝亦异治”指出从远古到上古,社会治理方式虽有变化,但都遵循着各自的和谐之道。然而,“练弦与明水,汲汲挽其漓”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逐渐走向复杂与混乱,各种繁琐的仪式与制度应运而生,试图维持秩序。

“哇淫起郑卫,绵蕞纷秦仪”则直接批评了后世道德的败坏,郑卫之音与秦朝繁复的礼仪象征着社会风气的堕落与虚伪。诗人感叹“聋盲世耳目,真朴无复遗”,指出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被遗忘。

最后,“大运暂衰歇,至理岂盈亏”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理解,认为虽然社会经历了兴衰更替,但至理长存,不应因一时的衰败而否定其永恒的价值。诗人以“雁行与鱼跃,谁用此道推”比喻,说明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无需人为强加。

“所以横渠翁,千古有馀悲”则点明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与对当今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表达了对恢复古人中和之道的渴望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赠姚以式待诏

姚生忠烈后,供奉意全违。

蛮峒家难问,虔州骨未归!

母妻衣信断,亲故荐书稀。

视草聊承乏,何必入禁闱!

(0)

续哀·其四

昔岁疁城破,君家死丧多。

此心终不改,天意欲如何!

道貌冰壶映,佳儿玉树罗。

一时摧折尽,回首剧悲歌!

(0)

有所闻作·其一

戎旆迟迟迥不舒,闽江村郭半成墟。

浪闻扶义称铜马,喜听蒙尘是副车。

五岭山川百战后,三湘壁垒十年馀。

愁时目断南飞雁,莫寄孤臣雪窖书!

(0)

寄孙克咸·其二

黄星耀闽海,紫盖辉越东。

思君兄与弟,冥若云中鸿。

诏书屡慇勤,高尚讵能同!

俊杰识时务,君子凛固穷。

君闻在幕府,颇立文若功。

鄙志循斗筲,抱关息微躬。

愧尔百炼钢,秃首甘从戎!

(0)

假亲王

狂贼昔猖獗,诸藩皆炭涂。

幸免有几人,亡命窜天隅!

如何妄男子,乃有非分图。

诏狱酷锻鍊,一死伏其辜!

或云福世子,国破民间逋。

南都新立帝,匍匐趋乘舆。

徼幸思袭国,冒昧还遭诛!

不闻隽不疑,叱收黄犊车?

满朝尽通经,世子来何愚!

(0)

恭读理斋常太翁先生爱吟草殉节录赋赠·其二

利器锋才试,争推吏治优。

惠偕风万里,明并月三秋。

已奏龚黄业,还担禹稷愁。

西充诸父老,花县喜重游。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