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号无事,其人如鹿麋。
块然具中和,焉用礼乐为。
三皇不同轨,五帝亦异治。
练弦与明水,汲汲挽其漓。
哇淫起郑卫,绵蕞纷秦仪。
聋盲世耳目,真朴无复遗。
大运暂衰歇,至理岂盈亏。
雁行与鱼跃,谁用此道推。
所以横渠翁,千古有馀悲。
太古号无事,其人如鹿麋。
块然具中和,焉用礼乐为。
三皇不同轨,五帝亦异治。
练弦与明水,汲汲挽其漓。
哇淫起郑卫,绵蕞纷秦仪。
聋盲世耳目,真朴无复遗。
大运暂衰歇,至理岂盈亏。
雁行与鱼跃,谁用此道推。
所以横渠翁,千古有馀悲。
这首诗《感秋(其四)》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历史对比,表达了对古代社会和谐状态的怀念以及对后世道德沦丧的感慨。
首句“太古号无事,其人如鹿麋”描绘了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状态,如同鹿麋般自由自在,没有纷扰与争斗。接着,“块然具中和,焉用礼乐为”进一步强调了那时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秩序,无需借助外在的礼乐制度来维持。
随后,诗人通过“三皇不同轨,五帝亦异治”指出从远古到上古,社会治理方式虽有变化,但都遵循着各自的和谐之道。然而,“练弦与明水,汲汲挽其漓”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逐渐走向复杂与混乱,各种繁琐的仪式与制度应运而生,试图维持秩序。
“哇淫起郑卫,绵蕞纷秦仪”则直接批评了后世道德的败坏,郑卫之音与秦朝繁复的礼仪象征着社会风气的堕落与虚伪。诗人感叹“聋盲世耳目,真朴无复遗”,指出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被遗忘。
最后,“大运暂衰歇,至理岂盈亏”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理解,认为虽然社会经历了兴衰更替,但至理长存,不应因一时的衰败而否定其永恒的价值。诗人以“雁行与鱼跃,谁用此道推”比喻,说明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无需人为强加。
“所以横渠翁,千古有馀悲”则点明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与对当今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表达了对恢复古人中和之道的渴望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狂贼昔猖獗,诸藩皆炭涂。
幸免有几人,亡命窜天隅!
如何妄男子,乃有非分图。
诏狱酷锻鍊,一死伏其辜!
或云福世子,国破民间逋。
南都新立帝,匍匐趋乘舆。
徼幸思袭国,冒昧还遭诛!
不闻隽不疑,叱收黄犊车?
满朝尽通经,世子来何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