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陈正叔二首·其一》
《次韵答陈正叔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青衫憔悴北归来,发有霜根面有埃。

群吠我方憎猘子,一鸣谁更识龙媒。

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

胜事与身何等近,酒樽诗卷数须开。

(0)
注释
青衫:古代读书人的服装。
憔悴:形容面容疲倦、衰弱。
北归:从北方回来。
霜根:白发的代称。
面有埃:脸上有灰尘。
猘子:狂犬,比喻不识大体的人。
龙媒:古代比喻贤能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落落:稀疏、难得的样子。
日月沄沄:形容时光如流水般流逝。
胜事:美好的事情。
何等近:非常接近。
酒樽:酒杯。
诗卷:诗集。
数须开:常常打开,享受。
翻译
穿着青衫疲惫地从北方归来,头发已有了白霜,脸上布满风尘。
面对群犬的狂吠,我更厌恶那些狂躁的狗,一旦我发出深沉的声音,又有谁能理解我的价值像识龙的信使一样。
追求功名如同大海捞针,艰难而难得实现,时光匆匆流逝,无法回头。
美好的事物离我如此之近,不如多饮酒、吟诗,享受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来的行者,穿着青色的衣衫,看起来憔悴而疲惫。他的头发上有霜根,脸上布满尘埃。这表明他可能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旅途,也许是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不得不北归。诗中也描绘了一种孤独和被排斥的情形,他遭到了猘子的吠咬,这在古代文学中往往象征着他人的误解或攻击。而“一鸣谁更识龙媒”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尽管受到外界的不理解,但他坚信自己的能力如同传说中的龙媒能被发现。

接下来的两句“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抒写了功业和时间的无情流逝。功名在世人眼中虽然显得重要,但却是难以把握的;而日月则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流失,不可逆转。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个人努力与世界变迁之间关系的感慨。

最后两句“胜事与身何等近,酒樽诗卷数须开”则是诗人对于如何面对现实的一种自我安慰和逃避。他似乎在提醒自己,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可以通过饮酒、阅读诗文来寻找心灵的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认同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于如何在困境中保持自我、坚持理想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癸丑除夕次敖静之韵

雪飘残腊玉铺尘,暖入条风节报春。

六十年来垂老境,九千里外未归人。

宦程自笑先居后,岁月从教故又新。

朋旧别离相忆切,愁肠终日转车轮。

(0)

至黄凯

小舟摇漾溯山亹,仰视青天线一痕。

溪水奔流遥到海,人家寥落仅成村。

烟霞半坞乾坤老,雨露三春草木蕃。

安得飘然谢簪组,结茅来此避尘諠。

(0)

喜唐必聪中举·其一

试罢秋闱得意回,西风传送好音来。

瑞分芝草非由种,香入梅花独佔魁。

天上有梯还进步,人间何地不生才。

自惭作郡无裨补,为尔成名一笑开。

(0)

挽淮安致政胡挥使

列职辕门蚤著声,投簪偏遂暮年情。

九天恩命荣三世,八帙年华老一生。

菊径已穷元亮趣,柳营犹记亚夫名。

朝绅闻讣多伤悼,应为人间惜老成。

(0)

呈杨司徒

人曹从事受知深,自叹疏庸力不任。

大错由来非铸铁,片言谁信易销金。

容身已荷娄公德,寡过终怀伯玉心。

爨下焦桐如未弃,愿依良匠制瑶琴。

(0)

坦斋为冯厚长史题

应事惟循理,宽闲养太和。

寸心常自得,万虑总消磨。

大道平于砥,澄渊静不波。

俗人萦势利,戚戚欲如何。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