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苦不早,登科苦不迟。
虽有圣贤质,亦为物所移。
况我中人下,宁敢慕不羁。
苟无殷勤志,众欲以之随。
仰愧而俯怍,于道已相离。
一善不足称,富贵将何为。
游学苦不早,登科苦不迟。
虽有圣贤质,亦为物所移。
况我中人下,宁敢慕不羁。
苟无殷勤志,众欲以之随。
仰愧而俯怍,于道已相离。
一善不足称,富贵将何为。
这两首诗都是明朝李贤的诗作,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体现了作者对学问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第一首诗《游学苦不早,登科苦不迟》表达了诗人对学习的紧迫感和对圣贤品质的追求。他强调了早期游学和及时登科的重要性,即使有天赋,也需抵御外界诱惑,保持坚定的志向。诗人自谦为中人之才,不敢妄想超脱世俗,除非有殷切的求知之心。他感到惭愧和不安,因为若不能坚守大道,再好的品德也无法实现。
第二首诗《大言人皆有践之岂不难所以坐终日兢兢不自安》则更加深入探讨了圣贤之道。诗人指出,尽管大道理人人皆知,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所以他终日谨慎,不敢懈怠。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仅限于书本知识,更在于内心的洞见和对情感的约束,以及通过“四端”(仁、义、礼、智)来检验自己的行为。诗人倡导回归内心平静,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和实践圣贤之道。
总的来说,李贤的这两首诗都体现了他对道德修养和学术追求的严肃态度,以及对个人修行的深刻反思。
道人南来冒炎酷,云水生涯寄枯木。
嗟予久堕魑魅群,黎唱蛮歌耳根熟。
深林迥静啸鸺鹠,雨湿天阴闻鬼哭。
君来为我一挥手,洗尽胸中尘万斛。
伯牙师涓死已久,此声欲绝君能续。
快弹初作鸾凤鸣,忽如啼乌集华屋。
吟猱抑按神气闲,流水涓涓赴幽谷。
夜深馀响应霜钟,朝来吟对萧萧竹。
静中最喜读书声,妙响琅然振寒玉。
要知心与古人会,不务新奇誇俚俗。
浩歌别我出门去,潮回风便难追逐。
道人来时湘水浑,道人归去湘江绿。
湘灵抱琴待君来,月明莫向江头宿。
《清湘道士潘静素抱琴南来予方谪居远屏郊外如逃虚中每佳辰良夜风清月明对脩竹俯清池必快作数弄如是几年今将北还旧隐索诗为别屡请而不懈因歌而送之》【宋·李光】道人南来冒炎酷,云水生涯寄枯木。嗟予久堕魑魅群,黎唱蛮歌耳根熟。深林迥静啸鸺鹠,雨湿天阴闻鬼哭。君来为我一挥手,洗尽胸中尘万斛。伯牙师涓死已久,此声欲绝君能续。快弹初作鸾凤鸣,忽如啼乌集华屋。吟猱抑按神气闲,流水涓涓赴幽谷。夜深馀响应霜钟,朝来吟对萧萧竹。静中最喜读书声,妙响琅然振寒玉。要知心与古人会,不务新奇誇俚俗。浩歌别我出门去,潮回风便难追逐。道人来时湘水浑,道人归去湘江绿。湘灵抱琴待君来,月明莫向江头宿。
https://shici.929r.com/shici/zmWQFA.html
黄花离披秋日短,使君无事邀僧饭。
饭馀软语爇香幽,共坐圆庵不知晚。
烛笼持火报黄昏,使君爱客还留连。
前登脩径步超逸,后却从御来联翩。
城头阴阴未上月,城下激激鸣潺湲。
渔灯照船沙岸近,贾客夜唱声清圆。
徘徊始转黄楼侧,银箭铜壶知几刻。
栏干倚遍惜分携,泣泣芙蓉珠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