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官秩俨清真,特遣南宫甲榜人。
郊祀雅篇亲得奏,伶官丽曲不同陈。
朱坛碧柳时题壁,露笋冰鲥每荐新。
想见他年赴徵处,独辞高庙步恂恂。
太常官秩俨清真,特遣南宫甲榜人。
郊祀雅篇亲得奏,伶官丽曲不同陈。
朱坛碧柳时题壁,露笋冰鲥每荐新。
想见他年赴徵处,独辞高庙步恂恂。
这首诗《送冯太常》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对冯太常身份与职责的描绘,展现了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礼乐文化上的贡献。
首联“太常官秩俨清真,特遣南宫甲榜人”,开篇即点明冯太常的职位尊崇与选任之严格,以“太常”这一古代官职的庄严性,以及“南宫甲榜人”的选拔标准,凸显了人物的非凡身份和选拔过程的严谨。
颔联“郊祀雅篇亲得奏,伶官丽曲不同陈”,进一步描述冯太常在礼乐活动中的角色与成就。通过“郊祀雅篇”与“伶官丽曲”的对比,既展现了冯太常在祭祀礼仪中的亲自参与与贡献,也暗示了他在音乐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使得礼乐活动更加庄重而富有美感。
颈联“朱坛碧柳时题壁,露笋冰鲥每荐新”,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冯太常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朱红的祭坛、碧绿的柳树、新鲜的露笋与冰鲥鱼,这些元素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冯太常在繁忙公务之余,不忘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生活情趣的追求。
尾联“想见他年赴徵处,独辞高庙步恂恂”,表达了对冯太常未来的期许与敬意。想象中,冯太常在未来的某次重要场合,独自离开高庙,步伐谨慎而庄重,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他对职责的敬畏,也彰显了其人格的高尚与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冯太常个人形象与事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礼乐文化、政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节序真嫌短。早閒园、好花开尽,绿阴都满。
记得清明游赏日,芍药阑边低看。
笑出土、红芽尚浅。
把酒重来将隔月,惊一枝、已待临风绽。
春去也,浑如箭。浮生瞬息何须算。
忆髫年、从亲至此,荷衣出见。
座客惟公青鬓好,人比黑头王掾。
讵今日、白于垂练。
漫撚银髭伤老大,便儿童,夙昔今都变。
也一半,颠毛换。
云笼紫柏山,烟树何濛濛。
岩洞七十二,传是精灵宫。
道人揖我前,指示誇神功。
差堪悦狂瞽,那得聪者聋。
造物无弃物,人事安可穷。
谁谓龙鸾姿,甘为蟠蛰虫。
世人畏速化,悲恋攒心胸。
昧然去实境,苦向虚无攻。
术尽身亦灭,一散随东风。
焉知不死药,近植尘寰中。
灵异或时有,庸鄙非所崇。
淮南古叛王,鸡犬皆升空。
岂兹冲妙名,蠢动胥能蒙。
遥怜山谷民,世外留孤踪。
足未入城府,老瘦方双瞳。
修短纵少异,沈痼将无同。
伟哉张子房,仙骨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