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成仙到洞云凝,壁倚高寒白昼暝。
路顶洞穿山上月,半空仰见管中星。
石钟响答琅玕调,玉乳涎封宝剑腥。
愧我淡成凡骨在,未能空守纳黄庭。
丹成仙到洞云凝,壁倚高寒白昼暝。
路顶洞穿山上月,半空仰见管中星。
石钟响答琅玕调,玉乳涎封宝剑腥。
愧我淡成凡骨在,未能空守纳黄庭。
这首诗描绘了三洲岩的壮丽景象与神秘氛围。首句“丹成仙到洞云凝”以“丹成”暗示修炼成仙的过程,仙人到达时,洞内云气凝聚,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之感。接着,“壁倚高寒白昼暝”描述了岩石壁立千仞,即使在白天也显得幽暗寒冷,仿佛与世隔绝。
“路顶洞穿山上月,半空仰见管中星”两句,通过想象登山者在山顶洞穴中穿行,月光洒落,星辰倒映于洞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内心的宁静。石钟的回响与琅玕(一种玉石)的调音相互呼应,玉乳(可能指洞中的水滴)的流淌与宝剑的腥味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
最后,“愧我淡成凡骨在,未能空守纳黄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仙人境界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纳黄庭”可能指的是修炼内丹,即追求精神上的升华与和谐。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
十年梦相识,一觏俄远别。
征驾在我傍,草草意难说。
君居洞庭日,诗句满魏阙。
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孟夏出都门,红尘客衣热。
荒城见羊马,野馆具薇蕨。
边境渐无虞,旅宿常待月。
西园置酒地,日夕簪裾列。
壮志安可留,槐花樽前发。
入巷萧条起悲绪,儿女犹居旧贫处。
尘满空床屋见天,独作驴鸣一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