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腊尽已春回,馀雪全消未见梅。
纸帐夜寒清梦觉,梨云空满画中开。
长安腊尽已春回,馀雪全消未见梅。
纸帐夜寒清梦觉,梨云空满画中开。
这首诗描绘了冬去春来,雪消梅隐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长安腊尽已春回”,点明了地点和时间,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文化中心。腊尽春回,意味着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透露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次句“馀雪全消未见梅”,紧承上句,描述了雪融化后,梅花尚未绽放的情景。这里的“未见梅”不仅指出了梅花还未开放的状态,也暗示了春天的温柔与静谧,让人感受到一种等待与希望的氛围。
第三句“纸帐夜寒清梦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寒冷的夜晚,诗人或许在温暖的纸帐中沉睡,但被夜寒唤醒。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纸帐象征着温暖与避风港,夜寒则代表了外界的冷酷与挑战,清梦觉则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一句“梨云空满画中开”,以梨花的盛开比喻梅花的想象或期待中的美丽。梨云,既可理解为梨花如云般洁白,也可理解为是诗人内心对梅花盛开的想象。这句诗通过“空满画中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盛开的向往与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创作中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向往。通过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营造了一种既真实又超脱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宵梦宋子语,昼得宋子书。
书意与梦语,曾不异往初。
昔我遭家难,逢子亦在庐。
我南君大梁,千里非隔疏。
念处天地中,天地犹一车。
日月为两毂,星辰随徐徐。
昼夜转不已,载之将焉如。
冉冉趋死乡,万古曾无馀。
其间乃有梦,觉实梦何虚。
何虚亦何实,及尽皆同墟。
身世既若此,合离休叹诸。
莫登楼,脚力虽健劳双眸,下见纷纷马与牛。
马矜鞍辔牛服辀,露台歌吹声不休。
腰鼓百面红臂褠,先打六幺后梁州。
棚帘夹道多夭柔,鲜衣壮仆狞髭虬。
宝挝呵叱倚王侯,夸妍斗艳目已偷。
天寒酒醺谁尔侜,倚楹心往形独留,有此光景无能游。
粉署深沉空翠帱,青绫被冷风飕飕。
怀抱既如此,何须望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