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两花疏篱东,玉堂何似茅舍中。
孤芳不受春风涴,千红万紫俱下风。
罗浮梦断孤山杳,寂寂谁蹑二子踪。
谪仙天人霸梅国,骚坛万仞奴群雄。
我交梅花二十冬,梅工于诗例合穷。
我穷于梅诗更拙,岂无膏沐谁为容。
湘累醒眼不相识,兰芷未必臭味同。
何时典衣买酒醉梅下,浇我磊落写我悰。
诗成阁笔对梅笑,此一瓣香为梅翁。
三花两花疏篱东,玉堂何似茅舍中。
孤芳不受春风涴,千红万紫俱下风。
罗浮梦断孤山杳,寂寂谁蹑二子踪。
谪仙天人霸梅国,骚坛万仞奴群雄。
我交梅花二十冬,梅工于诗例合穷。
我穷于梅诗更拙,岂无膏沐谁为容。
湘累醒眼不相识,兰芷未必臭味同。
何时典衣买酒醉梅下,浇我磊落写我悰。
诗成阁笔对梅笑,此一瓣香为梅翁。
这首宋诗《和李梅南对梅韵》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比玉堂与茅舍,孤芳与群艳,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欣赏和对其高洁品质的赞美。首句“三花两花疏篱东”描绘了梅花在简陋篱笆旁的淡雅景象,暗示了梅花的清高孤傲。
“玉堂何似茅舍中”则以反问形式,强调了诗人认为梅花的美质胜过华丽的环境。接下来,“孤芳不受春风涴,千红万紫俱下风”进一步赞美梅花的独立不群,即使在百花凋零时,它依然保持自我,不受世俗影响。
“罗浮梦断孤山杳,寂寂谁蹑二子踪”借罗浮山和孤山的意象,表达了对梅花隐逸之志的敬仰。诗人将李白(谪仙)和屈原(湘累)两位文化名人的品格与梅花相提并论,称其为梅国的霸主和骚坛的领袖。
“我交梅花二十冬,梅工于诗例合穷”表明诗人与梅花的深厚情谊,以及自己对梅花诗艺的追求。然而,诗人自谦“我穷于梅诗更拙”,表示虽然自己在写梅诗上尚有不足,但对梅花的热爱不减。
“湘累醒眼不相识,兰芷未必臭味同”暗指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如同屈原不被理解,而梅花与兰花、芷草的香气虽异,却同样高洁。
最后,诗人许下愿望:“何时典衣买酒醉梅下,浇我磊落写我悰”,希望有一天能以卖衣物的钱买酒,在梅花下畅饮,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并在诗作完成后,对着梅花微笑,表达对梅花的敬意,称其为“梅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的人格追求和艺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