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去长征,连年惯野营。
入群来择马,抛伴去擒生。
箭撚雕翎阔,弓盘鹊角轻。
问看行近远,西过受降城。
万里去长征,连年惯野营。
入群来择马,抛伴去擒生。
箭撚雕翎阔,弓盘鹊角轻。
问看行近远,西过受降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他在漫长征战中的英姿飒爽和对战争生活的习以为常。通过对马匹、弓箭等军事装备的精细描述,以及对远征途中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军旅精神。
"万里去长征,连年惯野营。"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边塞将士长久征战、习于艰苦生活的情境,表明他对这种生活已经司空见惯。
"入群来择马,抛伴去擒生。" 描写了将士选择良马和在战斗中捕捉敌人的英勇场景,体现出其在战场上的机敏与果敢。
"箭撚雕翎阔,弓盘鹊角轻。" 这两句通过对装备的细致描写,如箭羽和弓形的描述,展现了将士精湛的武艺以及随时准备战斗的心态。
"问看行近远,西过受降城。"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一丝思索之情,将士在漫长征途中不仅是勇猛善战,更有思考远近之事,甚至关注着战后的和平与接纳。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于表现力,通过对军旅生活的细腻描绘,塑造了一个坚定、英勇、智慧并存的边塞将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