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饮啄镇随阳,何处闻时最断肠。
万里波涛九秋后,五更风雨一灯旁。
乾坤莽莽连舟楫,缯缴纷纷羃稻梁。
安得人同羁旅意,悠悠南北不相伤。
可怜饮啄镇随阳,何处闻时最断肠。
万里波涛九秋后,五更风雨一灯旁。
乾坤莽莽连舟楫,缯缴纷纷羃稻梁。
安得人同羁旅意,悠悠南北不相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听到雁叫时的孤独与哀伤之情。"可怜饮啄镇随阳,何处闻时最断肠"表达了听到雁声时心中的凄楚,仿佛那声音来自遥远的地方,最能触动诗人的心弦。
"万里波涛九秋后,五更风雨一灯旁"则描绘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孤独感。万里的波涛和九秋的流逝,都是时间长河中无法挽回的变化,而诗人却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点燃一盏灯光,显得更加孤单。
"乾坤莽莽连舟楫,缯缛纷纷羃稻梁"中的"乾坤"指天地,"莽莽"形容事物的繁多或混沌状态,"连舟楫"则是船只相连接的样子。"缯缛"意指牵绊和纠葛,而"羃稻梁"则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桥梁。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强化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迷茫。
最后,"安得人同羁旅意,悠悠南北不相伤"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找到与自己有相同情感的人的渴望。"羁旅"指的是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而"悠悠"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整句话传达了一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希望即使相隔南北,也能彼此理解、不再相互伤害的情愫。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雁声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伤,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理解和共鸣的人的情感渴望。
圣门教人法,进学在致知。
诚正与修齐,治平亦由兹。
谬哉佛与老,要求捷路岐。
面壁只端坐,外此无一为。
明心只自快,与世何所裨。
今慕圣贤学,乃佛老是师。
身虽一室坐,心却万里驰。
不践邹鲁实,惟习邹鲁仪。
或至不家食,与时同阿依。
鸟恋腐鼠味,日暮还高飞。
先生数千言,足洗多士疵。
寄语共学徒,勿谓吾言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