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八十九》
《回波乐·其八十九》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身是上阵兵,把刀被煞死。

你若不煞我,我还煞却你。

两既忽相逢,终须一个死。

死亦不须忧,生亦不须喜。

须入涅盘城,速离五浊地。

天心遣我生,地母收我子。

生死不由我,我是长流水。

(0)
鉴赏

这首诗《回波乐(其八十九)》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对生死的思考。

诗中以“身是上阵兵”开篇,形象地将人生比作战场,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战士,面对着生死的考验。接着,“把刀被煞死”,直接点明了人生的残酷与无常,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最终都可能走向死亡的命运。

“你若不煞我,我还煞却你”,这一句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对抗,暗示了社会中的生存法则。而“两既忽相逢,终须一个死”,则强调了无论相遇与否,最终的结果都是死亡,体现了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逆转性。

“死亦不须忧,生亦不须喜”,这两句表达了对生死的超然态度,认为生死本就是自然规律,无需过分忧虑或欣喜。这种豁达的人生观,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

“须入涅盘城,速离五浊地”,“涅盘”是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这里意味着要追求精神上的解脱,摆脱世俗的烦恼与束缚。“天心遣我生,地母收我子”,表达了对生命来源与归宿的思考,认为生命是由天地赋予,最终也将回归天地。

最后,“生死不由我,我是长流水”,这句话揭示了生死并非个人所能控制,而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就像流水一样,顺其自然,不为外物所动。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哲理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生死的真谛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精神的自由与解脱。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题子敬范新妇唐摹帖三首·其二

云物龙蛇惨动纸,父子王家真济美。

庾翼小儿宁近似,沧溟浩对蹄涔水。

腾蛇无足蜈多趾,以假移真信用智。

龟澼虽多手屡洗,卷不生毛谁似米。

(0)

续梅花百咏·其三十九远梅

杳杳长枝又短枝,莫通消息动遐思。

时来风送香千里,月到窗前进酒卮。

(0)

三部乐.壬午中秋无月

群玉山头,记桂子晚香,四天澄澈。

片云遮断,知妒谁家圆月。

耐孤冷、偷药姮娥,镇绣奁能启,翠管空设。

梦回角枕,唳雁吟蛩凄切。

瞿塘寄踪久惯,有素秋万里,野烟遥接。

多情许盟白水,教题红叶。倘鲛人、泪珠未竭。

星采烂、寒生贝阙。目送去客,愁泊岸风利时节。

(0)

过涧歇近.岷江舟中,和屯田

西楚。挂片席、春晚柳绵飞空,水急滩声疑雨。

慰愁旅。万一婵媛佩玦,凤吹临前浦。

旷望久、渺渺微波未通语。

往事重省,万里乘风破浪去。

海山天迥,经旬变寒暑。

何似江头,夕照光中,坎侯歌罢,自有待月留云处。

(0)

洞仙歌五首·其三

恹恹人瘦,正愔愔天气。滚滚年华送流水。

任子规啼彻,丁巷泥深,花落也、还被东风催起。

茫茫春去远,叠叠春愁,漠漠春阴画桥外。

何处不天涯,难觅离痕,都化作、万行清泪。

听玉笛、关山尽情吹,早泊凤飘鸾,几生萍寄。

(0)

一萼红二首·其一

茜窗深。记琼箫度曲,眉恨暗侵寻。

玉夜初凉,檀膏半注,微听莲漏沈沈。

断魂处、年华似羽,剩花外、残梦托幽禽。

杨柳青烟,海棠红雨,池馆春阴。

谁想倦游词客,甚江湖载酒,兰雪题襟。

扇底歌阑,绡边泪聚,惜别何况如今。

空自按、霓裳旧曲,听风水、谁为觅余音。

闲趁斋鱼粥鼓,直恁飘零。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