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送归客,客是故乡人。
山水几千里,莺花又一春。
壮心满天地,衰鬓惊风尘。
何当共江浒,白酒紫丝莼。
作诗送归客,客是故乡人。
山水几千里,莺花又一春。
壮心满天地,衰鬓惊风尘。
何当共江浒,白酒紫丝莼。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周伦所作,名为《送施天秩还太仓》,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色的渲染,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首句“作诗送归客”,点明了诗的主题——为即将返回家乡的朋友创作诗歌以表送别之情。接着,“客是故乡人”一句,强调了这位归客的身份,他不仅是远方的旅人,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的故乡之魂,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离别更加触动人心。
“山水几千里,莺花又一春”描绘了一幅辽阔而生机勃勃的画面,山川蜿蜒,千里之外,春天再次降临,万物复苏,莺歌燕舞。这样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活力,也隐喻了归客即将踏上的新旅程,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壮心满天地,衰鬓惊风尘”则转向了对归客个人状态的描述。壮志满怀,意气风发,却也不免岁月的痕迹,白发苍苍,风尘仆仆。这一对比,既是对归客人生历程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何当共江浒,白酒紫丝莼”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想象着在江边,共享美酒佳肴,品尝家乡的紫丝莼,那份温馨与亲切,让离别的愁绪得到了一丝慰藉。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相聚的哲思。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
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
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
我来如有悟,潜以心照身。
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
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
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
昔闻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
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
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
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
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
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