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北中寒》
《北中寒》全文
唐 / 李贺   形式: 古风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ěizhōnghán
táng /

fānghēizhàosānfānghuángbīnglóng

sānchǐduànwénbǎishíqiángchēshàngshuǐ

shuānghuācǎoshàngqiánhuīdāoméngtiān

zhēngyínghǎishuǐfēilíngxuānshānshēnghóngxuán

注释
一方:形容黑夜深沉。
黑照:映照。
三方:三个方向。
紫:紫色,这里可能象征神秘或寒冷。
黄河冰合:黄河结冰。
鱼龙死:鱼龙因冰封而无法生存。
三尺木皮:指木材表面。
断文理:断裂了木质的纹理。
百石强车:重载的石头车辆。
河水:在河水中行驶。
霜花草:被霜覆盖的花草。
大如钱:形容雪花之大。
挥刀:舞动刀剑。
迷濛天:模糊不清的天空。
争瀯:冲击。
飞凌喧:冰凌碰撞的喧哗声。
山瀑:山上的瀑布。
无声:寂静无声。
玉虹:比喻清澈如玉的冰凌。
翻译
一方黑夜映照出三方紫色,黄河冰封导致鱼龙死亡。
三尺木头的皮层断裂了纹理,巨大的石头车辆在河水中艰难前行。
霜花覆盖的草叶上,大如铜钱的雪花飘落,刀剑挥舞却穿透不了迷蒙的天空。
海浪冲击着冰凌发出喧闹声,山间的瀑布悄然无声,如同玉虹悬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河川景象,语言鲜明,意境苍凉。"一方黑照三方紫",通过对比黑色与紫色的映照,营造出一种严寒的氛围,给人以深冬冰封之感。"黄河冰合鱼龙死"则进一步凸显了极端的寒冷,连生灵都不能幸免。

接着,"三尺木皮断文理"形象地描绘了树皮因为过于干裂而断裂,显示出大自然在严冬中的无情。"百石强车上河水"则通过对比巨石与奔腾的河水,表达了力量与力量之间的碰撞。

"霜花草上大如钱"描绘了白霜覆盖在草叶上的景象,将霜花比作大如钱币,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突出了冬日的寒冷和生命力的脆弱。"挥刀不入迷濛天"则通过动作和环境的对比,传达了一种无力感和被严酷自然所压迫的情景。

最后两句"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形象地描绘了冬日河流与瀑布的景观。"争瀯海水"展现了水势的汹涌,"山瀑无声玉虹悬"则通过对比声音与静谧,以及自然景物与人工制品的对比,创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和谐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色彩、形状、动作等多个维度的精细刻画,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却又严酷无情的自然世界。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
朝代:唐   字:长吉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生辰: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猜你喜欢

九日与吴君同舟过越

延陵有客上蓬莱,九日相逢畅好怀。

赖有舟中尊酒在,不知篱下菊花开。

利名异业同奔走,山水无情任往回。

解得渊明千古意,不谋升斗盍归来。

(0)

元宵雪感怀次韵·其二

金帐羊羔酒里仙,醉观皓鹤下瑶天。

寒英忽舞颠狂絮,香燄俄开烂漫莲。

阆苑有花春未老,芳城不夜月空圆。

茅斋僵卧袁夫子,也玩鳌山懒去眠。

(0)

再次前韵

深夜沈沈万象空,乾坤一色混西东。

湿云冷浸琪花月,冻雨晴飘玉树风。

老去更无擒蔡术,困来犹有煮茶功。

寄诗勿吝频敲户,茅屋袁生耳不聋。

(0)

庚子雪中十二律·其二

滕六裁云舞玉京,冯夷剪水出沧溟。

旋脩江路寻梅屐,自挈溪桥贳酒瓶。

只恐云山头早白,终输寒士眼长青。

十年不作淮西梦,世事于今未用听。

(0)

至正戊戌九日感怀赋·其五

晚对南山饮浊醪,少舒幽愤醉醄醄。

云边黄菊纫芳佩,世上红尘袭敝袍。

陶令官闲身尚健,孟嘉帽落趣殊高。

登临我亦秋风客,虚负人呼一世豪。

(0)

题余仲杨松云斋手卷二首·其一

白云来往青松顶,树老云寒岁月深。

云去人间化甘泽,松留天地作清阴。

孤标素有冲霄气,高躅曾无出岫心。

已喜卷舒皆在我,何妨偃蹇卧丰林。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