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终日对幽丛,十载长安似梦中。
内外忘怀能自适,驱驰卒岁亦何功。
閒心不厌耕南亩,往事应须问塞鸿。
达士招邀同笑傲,徘徊却忆酒壶空。
小亭终日对幽丛,十载长安似梦中。
内外忘怀能自适,驱驰卒岁亦何功。
閒心不厌耕南亩,往事应须问塞鸿。
达士招邀同笑傲,徘徊却忆酒壶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卢龙云在郊居生活中的心境与感慨。首句“小亭终日对幽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诗人每日与自然中的植物为伴,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接下来,“十载长安似梦中”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十年京城生活的回忆,既有梦幻般的美好,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内外忘怀能自适,驱驰卒岁亦何功”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能够在喧嚣与宁静之间自由切换,享受自我内心的平静,但同时对一年辛劳的收获表示疑问,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种矛盾感,是许多人在追求与现实之间挣扎时的普遍感受。
“閒心不厌耕南亩,往事应须问塞鸿”两句,诗人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往事的追忆相结合,通过“耕南亩”的日常活动和“问塞鸿”的远方景象,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过去经历的反思。
最后,“达士招邀同笑傲,徘徊却忆酒壶空”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欢乐,但又因某种原因(可能是孤独或遗憾)而感到难以实现。这句中的“酒壶空”不仅象征着聚会的缺憾,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历史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心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
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
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含桃实已落,红薇花尚熏。
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
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
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
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
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
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
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
亲故半为鬼,僮朴多见孙。
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欢欣。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日居复月诸,环回照下土。
使我玄云发,化为素丝缕。
禀质本羸劣,养生仍莽卤。
痛饮困连宵,悲吟饥过午。
遂令头上发,种种无尺五。
根稀比黍苗,梢细同钗股。
岂是乏膏沐,非关栉风雨。
最为悲伤多,心焦衰落苦。
余者能有几,落者不可数。
秃似鹊填河,坠如乌解羽。
苍华何用祝,苦辞亦休吐。
匹如剃头僧,岂要巾冠主。
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
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
赖此东楼夕,风月时翛然。
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
背春有去雁,上水无来船。
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
平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
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
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
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