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雕鞍马,佳人檀板歌。
长安春色隔,别梦感逾多。
寄怨无兰杜,相思况绿波。
可堪斜日尽,烟气满滹沱。
公子雕鞍马,佳人檀板歌。
长安春色隔,别梦感逾多。
寄怨无兰杜,相思况绿波。
可堪斜日尽,烟气满滹沱。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中的繁华与离愁别绪。首句“公子雕鞍马”,以豪华的马鞍象征着贵族公子的尊贵身份,展现了一幅富贵奢华的画面。接着“佳人檀板歌”则描绘了女子在宴会上轻敲檀木板,婉转歌唱的场景,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长安春色隔”,暗示了主人公与佳人之间的距离,仿佛春天的美好景色也隔绝了他们的情感交流,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分别。接下来的“别梦感逾多”,直接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梦境的描写,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寄怨无兰杜,相思况绿波。”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兰花和杜鹃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象征离别和哀愁的意象,而“绿波”则可能暗指河流,象征着情感的流动和难以抑制的相思之情。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抒发力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可堪斜日尽,烟气满滹沱。”这两句以夕阳西下和烟雾弥漫的景象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哀伤的氛围。夕阳的消逝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是离别的象征;而烟气满布则可能寓意着情感的弥漫和无法散去。这两句不仅渲染了离别的哀愁,也暗示了主人公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离别之痛和相思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星斗文章,罗腕底、江山咫尺。
谁不数、右丞诗意,探微词笔。
极目惊涛烟浪远,凝神秋水长天碧。
更岚光、晴翠湿红霞,无朝夕。兴亡系,蛟龙蛰。
沧桑感,英雄息。共金焦两点,鼎分峙立。
十万健儿曾鼓掌,三千珠履都生色。
想当年、旌旆话彭郎,成陈迹。
娲皇补天遗石在,神官鞭驱置东海。
异僧手持鬼斧来,斫成双塔碧崔嵬。
东塔八角摩苍穹,西塔五层齐华、嵩。
天擎得此两巨柱,触倒不复愁共工。
绝技通神神呵护,露槃白日罩烟雾。
赵颠、朱蹶八百年,对峙苍苍尚如故。
我游开元惊创见,两两塔尖金碧眩。
人间若有青云梯,从此乘风登月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