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清昼四无邻,黄卷中间过半春。
落尽杏花浑不看,少年人似老年人。
斋居清昼四无邻,黄卷中间过半春。
落尽杏花浑不看,少年人似老年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斋居者在静谧的午后,独自沉浸在书籍之中,度过了一大半的春天时光。然而,园中的杏花纷纷凋零,他却未曾驻足欣赏,仿佛他的心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错位。诗中通过对比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行为,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生活态度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首句“斋居清昼四无邻”,描绘出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场景,斋居之人独处一室,享受着清静的白昼时光,四周一片寂静,没有邻居的打扰,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次句“黄卷中间过半春”,进一步揭示了斋居者的生活状态。他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阅读书籍上,以书为伴,度过了一整个春天。这里的“黄卷”指的是泛黄的书籍,象征着知识的积累和岁月的流逝。
后两句“落尽杏花浑不看,少年人似老年人”,是全诗的核心所在。杏花的盛开与凋零,象征着自然界的更迭与生命的短暂。而斋居者对于杏花的忽视,与他年轻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或许,他在阅读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或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这种看似矛盾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时间流逝以及个人追求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洞察,以及对时间、生命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
香寮静也,片缕沉檀烟透。
五云幢下,五丝褥上,小结跏趺,玉弓清瘦。
见展春衫袖。袖底分明红露,鞋尖一绺。
颤巍巍缃钩双叠,几幅湘波压皱。
似承密印灵山后。问天然姝丽,可是人间有。
妙容谁偶,恰意蕊心灯,孤明时候。巾瓶净无垢。
正好衣纹不动,花阴当昼。
倩罔明弹指,声中唤取,那人知否。
雪满亭阜路。正西窗、小梅数蕊,冲寒欲吐。
独酌无聊人也醉,一霎天低日暮。
蓦地把兰灯偷炷。
睡鸭浓香熏素被,命如丝、怎把长宵度。
帘外冷,叫鹦鹉。旧游零落凭谁诉。
忆池亭、疏莲摇瞑,断虹截雨。
钗坠桃笙呼不起,暗里冰肌亲拊。
奈天样红墙间阻。
错是他年真错了,便六州、聚铁应难铸。
眸炯炯,听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