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初到乌衣路。开尽了、轻红千树。
癫狂不见当年杜。花袅酒旗青纻。
又过了榆钱柳絮。浑莫劝、东君且住。
恨他燕子衔春去。一片香泥何处。
东风初到乌衣路。开尽了、轻红千树。
癫狂不见当年杜。花袅酒旗青纻。
又过了榆钱柳絮。浑莫劝、东君且住。
恨他燕子衔春去。一片香泥何处。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吴绮的《杏花天·杏花村》,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乌衣路上杏花盛开的景象。"东风初到乌衣路",东风微拂,乌衣巷口的景色显得格外生动。"开尽了、轻红千树",形象地写出杏花如云般绽放,满树的浅红色花瓣娇艳欲滴。
"癫狂不见当年杜",诗人借杜鹃鸟的啼声,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暗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花袅酒旗青纻",进一步描绘了酒旗在花海中摇曳的场景,增添了浓厚的乡村风情。
"又过了榆钱柳絮",暗示季节更迭,春意渐行渐远。"浑莫劝、东君且住",词人劝告春神不要匆匆离去,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恨他燕子衔春去",以燕子带走春色为喻,表达了深深的遗憾。
最后,"一片香泥何处",词人追问春泥何处,寓意着美好的春光已经消逝,只剩下回忆中的芬芳。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清新婉约的春日怀旧之作,情感细腻,富有诗意。
种桃西庭下,有意延东风。
东风与雨至,染出枝上红。
花底有小鸟,其字曰桃虫。
既于桃得名,为桃言女工。
剪罗作舞衣,奉君欢莫穷。
举杯无愧者,避世武陵翁。
二蛇志不同,相得榛莽里。
一蛇化为龙,一蛇化为雉。
龙飞上高衢,雉飞入深水。
为蜃自得宜,潜游沧海涘。
变化虽各殊,有道固终始。
光武与严陵,其义亦云尔。
所遇在草昧,既贵不为起。
翻然归富春,曾不相助治。
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图史。
人传七里滩,昔日来钓此。
滩上水溅溅,滩下石齿齿。
其人不可见,其事清且美。
有客乘朱轮,徘徊想前轨。
著辞刻之碑,复使存厥祀。
欲以廉贪夫,又以立懦士。
千载名不忘,休哉古君子。
顷寻高士庐,正值浸湖雪。
雪中千万峰,参差县前列。
僧居或隐见,岸树随曲折。
惊凫如避人,远向寒烟灭。
潜希为子男,傥得遂疏拙。
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方闻落君手,与我曾未别。
景多诗莫穷,归载压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