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摘茶八首·其六》
《摘茶八首·其六》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瑞草产高山,乃不受灌溉。

鲜妍漭沆间,何曾别天地。

遇浊混不齐,清中煞有味。

自洁涤人烦,于物匪无利。

寘之邦国上,难与邾莒比。

时或逢高人,大瓢聊以试。

白云浮太虚,骤雨松声细。

岂必登蓬莱,只在玉泉寺。

我也沾馀沥,释然薄兰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山瑞草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诗人通过“瑞草产高山,乃不受灌溉”开篇,强调了瑞草生长在高山之巅,不需人工灌溉,展现出其自然生长的力量和生命力。

接着,“鲜妍漭沆间,何曾别天地”两句,赞美了瑞草在广阔的天地间绽放出的鲜艳美丽,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瑞草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遇浊混不齐,清中煞有味”,无论是在浑浊还是清澈的环境中,瑞草都能保持其独特的韵味和品质。

“自洁涤人烦,于物匪无利”则表达了瑞草的内在纯净和对外界的积极影响,它能净化人心,对万物都有益处。诗人进而将瑞草的象征意义提升到国家层面,“寘之邦国上,难与邾莒比”,认为瑞草如果被置于国家治理之中,其价值将远超过普通的邦国。

最后,“时或逢高人,大瓢聊以试”暗示了瑞草的珍贵和稀有,只有高人方能领略其真谛。诗人通过“白云浮太虚,骤雨松声细”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他甚至提到,无需去寻找仙境蓬莱,只需在如玉泉寺这样的圣地就能体验到这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我也沾馀沥,释然薄兰芷”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示自己也从瑞草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如同沾染了余沥,心境变得宁静淡泊,仿佛与兰花和芷草一样,散发出高雅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瑞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纯净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高尚品格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憧憬。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金山寺恭依皇祖诗韵

瓜步登舟风日和,金山景槩实堪多。

此行讵止寻清赏,绳武思量应若何。

(0)

沂州览古·其四

临沂闻是昔琅邪,故里仍传王氏家。

泽笔池湮谁汲古,兰亭此去漱芳华。

(0)

蒙阴积雪恭依皇祖诗韵

东来不是为登封,绳武南巡重劭农。

今日蒙阴仍积雪,当年圣藻并高峰。

(0)

老黄河

导河积石至龙门,华阴底柱逮孟津。

播为九河入于海,神禹旧迹堪指论。

后世因循渐南徙,谁能障使归其原。

又闻刷黄利深导,义取其合毋取分。

一河犹时虞淤壅,析而为九流难奔。

居今志古不尽同,卓哉史迁垂名言。

(0)

董子祠·其三

帷下三年不入园,资深左右乃逢原。

如何后世为儒者,摘句寻章枝叶繁。

(0)

示山东巡抚准泰

山左前巡忆荐饥,吾民疾苦日思之。

三年休息今何若,莫饰虚观进颂词。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