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薄高天散雁群,荒城破碎入江云。
延陵邱垄无春草,大帝关河早夕曛。
堑树乍回孤塔出,边星低见远山分。
无端呜咽中宵笛,吹与离人枕上闻。
风薄高天散雁群,荒城破碎入江云。
延陵邱垄无春草,大帝关河早夕曛。
堑树乍回孤塔出,边星低见远山分。
无端呜咽中宵笛,吹与离人枕上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丹阳的景象和情感。首句“风薄高天散雁群”以雁群的分散,暗示了季节的更迭或生命的离散,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接着,“荒城破碎入江云”,荒废的城池在云雾中显得更加破败,与前句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荒凉感。
“延陵邱垄无春草”一句,将目光转向历史,延陵之地,虽有古墓丘垄,却不见春草生长,暗含着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感慨。紧接着,“大帝关河早夕曛”则将视角拉回现实,夕阳下的关河显得格外苍茫,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下半部分,诗人通过“堑树乍回孤塔出,边星低见远山分”两句,描绘了边陲之地特有的景象,树木从堑壕中探出头来,孤塔在远处若隐若现,边星低垂,远山轮廓分明,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壮阔又孤独的边疆图景。
最后,“无端呜咽中宵笛,吹与离人枕上闻”以笛声作为收尾,笛声在深夜中呜咽,似乎在诉说着离人的思念与哀愁,这种声音穿透夜色,直达离人耳畔,触动人心,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笛声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深切同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