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丹阳》
《丹阳》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风薄高天散雁群,荒城破碎入江云。

延陵邱垄无春草,大帝关河早夕曛。

堑树乍回孤塔出,边星低见远山分。

无端呜咽中宵笛,吹与离人枕上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丹阳的景象和情感。首句“风薄高天散雁群”以雁群的分散,暗示了季节的更迭或生命的离散,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接着,“荒城破碎入江云”,荒废的城池在云雾中显得更加破败,与前句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荒凉感。

“延陵邱垄无春草”一句,将目光转向历史,延陵之地,虽有古墓丘垄,却不见春草生长,暗含着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感慨。紧接着,“大帝关河早夕曛”则将视角拉回现实,夕阳下的关河显得格外苍茫,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下半部分,诗人通过“堑树乍回孤塔出,边星低见远山分”两句,描绘了边陲之地特有的景象,树木从堑壕中探出头来,孤塔在远处若隐若现,边星低垂,远山轮廓分明,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壮阔又孤独的边疆图景。

最后,“无端呜咽中宵笛,吹与离人枕上闻”以笛声作为收尾,笛声在深夜中呜咽,似乎在诉说着离人的思念与哀愁,这种声音穿透夜色,直达离人耳畔,触动人心,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笛声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深切同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有怀

怅望隔江云,春来不见君。

歌声与流水,俱在梦中闻。

(0)

江上

江上西风雨复晴,菰蒲深处钓丝轻。

何人隔岸吹长笛,杨柳秋江一夜生。

(0)

西湖闻笛

月白霜寒客梦醒,笛声迥出柳洲亭。

莫教吹过孤山去,风里梅花不耐听。

(0)

寄洛阳李五秀才

未得吴公荐,空怜贾谊才。

年年三月里,相忆看花来。

(0)

咏怀七首·其四

楚歌发中堂,非为取乐方。

鲁酒湛金罍,殷忧不可忘。

志士苦日短,愚夫矜夜长。

明灯灼绮罗,广席列芬芳。

弹弦奏清曲,携手醉徜徉。

但惜嬿婉情,年鬓生秋霜。

不见蟪蛄暮,叹此蜉蝣裳。

(0)

雨中感怀寄诸故人

三十年来尚转蓬,学书学剑两无功。

数椽茅屋寒江上,一树梅花细雨中。

闻雁忽惊时序晚,对山不觉酒船空。

高阳旧侣能相念,冰底双鱼尺素通。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