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荒村》
《荒村》全文
明 / 沈明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客出荒村,萧条不可论。

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

树死藤犹挂,桥危石仅存。

蠲租虽屡诏,白屋几家恩。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村落的凄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与感慨。

首联“送客出荒村,萧条不可论”,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氛围,荒村的萧条景象与送别之人的离愁别绪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里的“不可论”三字,不仅表达了对荒村现状的无奈,也暗示了言辞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进一步描绘了荒村的自然环境。水痕半壁,暗示水流已干涸,只剩下痕迹;秋色闭门,既指季节的更替,也暗喻着村庄的封闭与衰败。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形象地展现了荒村的荒凉与凋敝。

颈联“树死藤犹挂,桥危石仅存”,将视角转向了荒村的植被与基础设施。树木虽已枯死,但藤蔓依然顽强地挂在枝头,象征着生命力的坚韧不屈;而桥虽危,石却仅存,反映了荒村中一些古老事物的残存状态。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荒村的破败与历史的沧桑。

尾联“蠲租虽屡诏,白屋几家恩”,则将目光投向了社会层面,揭示了荒村贫困的根源。蠲租(减免赋税)政策虽多次颁布,但对于生活在简陋房屋中的村民来说,实际得到的恩惠却寥寥无几。这一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大、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体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荒村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它不仅是一幅荒村的写照,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与呼吁。

作者介绍

沈明臣
朝代:明

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
猜你喜欢

挽彭玉麟联

宫保作陆地神仙,八十年效陶媲朱,世家清白,忽鹤驾西去,凡属知心皆有恸,前无千古,后无千古;

后学原风尘过客,数百里钦韩慕蔺,情愈渴饥,正马首东来,欲求觌面竟无缘,歌以万言,哭以万言。

(0)

看山楼联

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我后使君十五载,来看楼上秋山。

(0)

题文昌祠

一十七世士大夫,司禄司命,上应星辰,圣代久经崇秩祀;

五百余言阴骘文,成帝成神,无过孝友,诸君何以副科名?

(0)

武昌同知署联

方城为城,汉水为池,大好江山资坐啸;

东望武昌,西望夏口,平分风月付闲曹。

(0)

挽张百熙联

为国储才,问域中庠序如林,孰主宰是、孰纲维是;

抚时生感,看今日君民同慨,歌也有思、哭也有怀。

(0)

挽吴可读联

定论早千秋,尚有甘心学孚敬;

神交能几辈,何堪频岁哭延陵。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