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狂风揭锦筵,预愁吹落夕阳天。
闲看红艳只须醉,谩惜黄金岂是贤。
南国好偷誇粉黛,汉宫宜摘赠神仙。
良时虽作莺花主,白马王孙恰少年。
今日狂风揭锦筵,预愁吹落夕阳天。
闲看红艳只须醉,谩惜黄金岂是贤。
南国好偷誇粉黛,汉宫宜摘赠神仙。
良时虽作莺花主,白马王孙恰少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的作品,名为《惜牡丹》。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牡丹花以及表达诗人情感的小品。
“今日狂风揭锦筵”,这里用了“狂风”和“揭锦筵”的形象,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传达出牡丹被狂风吹拂,仿佛要将其从地面上揭起,表现了牡丹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同时,“锦筵”也是对牡丹花色彩绚烂的描写,它如同华美的织物一般。
“预愁吹落夕阳天”,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牡丹易逝的担忧,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这里的牡丹不仅是自然之物,也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闲看红艳只须醉”,这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出诗人面对美好却又易逝的事物时所持有的态度——享受当下,不必过于担忧。"闲看"二字传递了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谩惜黄金岂是贤”,这句诗表达了对牡丹之美的珍视和对物质财富的轻视。将牡丹与黄金相比,强调了精神价值远超过物质财富的观点。
“南国好偷誇粉黛,汉宫宜摘赠神仙”,这两句诗描绘出一个美好的画面:在南方这个地方,人们喜欢夸耀和珍视那些细腻如同化妆品(粉黛)的牡丹花;而在宏伟的汉宫中,则适合将这些美丽的牡丹赠送给神仙。这两句诗既是对牡丹之美的赞叹,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牡丹的珍爱和向往。
“良时虽作莺花主,白马王孙恰少年”,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良时"指的是春天这美好的季节;"莺花主"则是对牡丹的一种尊称,意味着在这个季节里,牡丹成为了主角。而“白马王孙恰少年”则描绘出一幅仙境图景,诗人希望能够像年轻的王孙那样骑着白马,拥有永恒的青春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易逝事物的珍惜与超脱,以及对精神生活的向往。
波心精舍好,那岸是繁华。
碍目无高树,当门即远沙。
晨斋来海客,夜磬到渔家。
石鼎秋涛静,禅回有岳茶。
湘江秋色湛如冰,楚客离怀暮不胜。
千里碧云闻塞雁,几程青草见巴陵。
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
鹦鹉洲边若回首,为思前事一扪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