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在武皇年,彩笔沧江动远天。
僧徒亦识山中字,学士今传邺下篇。
当日鸣泉邀节钺,清秋高阁自云烟。
谁令流落明时去,石耳空知炫独妍。
先生是在武皇年,彩笔沧江动远天。
僧徒亦识山中字,学士今传邺下篇。
当日鸣泉邀节钺,清秋高阁自云烟。
谁令流落明时去,石耳空知炫独妍。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诗,通过对李空同先生的追忆,表达了对其才华和人品的敬仰。首句“先生是在武皇年”暗示了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可能与某位英明君主有关。"彩笔沧江动远天"描绘了先生如彩笔般生动的文采,仿佛能跨越江河,触动苍穹。
"僧徒亦识山中字,学士今传邺下篇"赞美了先生的学问广博,连僧侣也赞赏他的文字,而他的作品更是流传于学士之间,可见影响深远。"当日鸣泉邀节钺"暗指先生曾有显赫官职,泉水似乎也在为他鸣赞。
"清秋高阁自云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画面,象征着先生的品格高尚。然而,"谁令流落明时去"表达了对先生在盛世却不得重用的惋惜。最后,"石耳空知炫独妍"以庐山石耳峰的美来比喻先生的才华,虽被遗忘,但其才情依旧独树一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叙事和景物描写,展现了李空同先生的文采、官场经历和不幸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敬仰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我爱山中屋似船,曲阑倒影水行天。
画推郑顾同三绝,书至钟王可并传。
把?俄惊天欲雪,钩帘恰见月初弦。
黄浮鞠蕊鹅儿酒,红芼椒花玉鬣鳊。
北苑风流犹谩仕,南宫放旷任称颠。
栖乌惊柝翻丛竹,潜鲤听琴出九渊。
山拥雪巢吟木客,楼居云海宴神仙。
艰时会合须强饮,莫惜狂歌醉扣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