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墙洼尾砂如雪,滦河嘴头风捲空。
泰和未必全盛日,几驿云州避暑宫。
界墙洼尾砂如雪,滦河嘴头风捲空。
泰和未必全盛日,几驿云州避暑宫。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在滦水边的景象,以辽远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融入了历史的深沉感。首句“界墙洼尾砂如雪”,以“砂如雪”形象地展现了沙漠或沙地的广阔与苍茫,仿佛是大地铺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被,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接着“滦河嘴头风捲空”,将视线转向了蜿蜒的滦河,描绘了秋风卷起河岸之上的景象,既有动态的美感,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
“泰和未必全盛日,几驿云州避暑宫。”这两句则转而探讨历史,提到“泰和”可能是指宋朝的一个时期,这里通过对比“未必全盛日”与“避暑宫”的存在,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当时权贵追求享乐生活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过往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到理解。
西风吹楚甸,四山净绿,万籁起秋声。
捲帘当晚霁,倚遍阑干,惨恻望乡情。
柴桑旧菊,为谁犹擢金。
愁他一江流水,衮衮向东倾。
凄清,天边孤雁,甚处飞来,到中庭落影。
云路遥、归程难计,离恨空萦。
斜阳冉冉低乔木,但暝色、摇动檐楹。
还又见、花间露滴瑶琼。
簟凉宵永,纱窗外,琅玕飘坠金井。
欲眠深恐寐难成,彊起看星影。
悄不觉,天回斗柄,封狼弧矢相辉映。
对此默消魂,又露落青冥,渐渐湿透衣领。
河汉有客乘槎,清都非远,可惜鱼羽无定。
桂花吹散广寒风,兔老蟾蜍冷。
但唧唧饥虫啼暝,中心撩乱谁能整。
坐待雄鸡三唱,飒飒霜髭,怕临青镜。
山烟掠草低,江月披云湿。风声宵未了,钟声急。
寒鸦何事,独在枝头立。
老来诸病集,客里光阴,驶如驰马难絷。
怀新思故,记一长遗十。颓墉围废宇、凭谁葺。
阶前冷露,似向离人泣。
岁暮蛟龙蛰,干将挂壁,任他苔镛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