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仲弟十绝·其二》
《和仲弟十绝·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慈母清斋奉竺乾,平生功行默通天。

遥知静坐修禅观,永昼炉中一穗烟。

(0)
翻译
慈祥的母亲在清净的斋戒中供奉佛祖,
她一生的善行默默与天地相通。
注释
慈母:形容母亲的慈爱和仁慈。
清斋:清净的斋戒,指虔诚的素食和精神修养。
竺乾:竺乾通常指佛教中的佛陀或佛祖。
功行:功德和行为,指善事和修行。
默通天:默默地与天道相通,表示她的善行深得神明认可。
遥知:远远地知道。
静坐:静静地坐着,通常指禅修。
修禅观:修炼禅定,通过冥想达到心灵净化。
永昼:漫长的白天。
炉中一穗烟:炉火上袅袅升起的一缕青烟,象征内心的平静和禅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和仲弟十绝(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慈母清修生活状态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她精神追求的理解与尊重。

“慈母清斋奉竺乾”,这里的“慈母”指的是母亲,"清斋"则是指洁净、素朴的居所或生活方式。"奉竺乾"意为崇敬地侍奉着一位像古代道教圣人竺乾那样的高尚人物,暗示诗人母亲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平生功行默通天”,这句话表达了母亲一生的善行和修为能够默默地与上天沟通。"功行"指的是积累的善行和道德修养,而"默通天"则是说这些善行不需要外在的宣扬,自然而然就能感动神明。

“遥知静坐修禅观”,诗人通过远距离就能感受到母亲正在进行静坐冥想,修习禅定。这里的“遥知”表现了诗人的敏锐感知和对母亲修行状态的深刻理解。

“永昼炉中一穗烟”,最后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长久的日光下,炉中升起一缕轻烟。这不仅是对视觉美的描写,也象征着母亲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安宁。"永昼"指的是漫长的白天,"炉中一穗烟"则是禅修时常用的香炉中的轻烟,象征着心灵的清净和专注。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位母亲形象,她不仅生活简朴,而且精神世界高尚,能够在日常中修行,达到与自然、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山行

王孙归路草萋萋,落日青山失旧蹊。

直道未应行不得,鹧鸪何事向人啼。

(0)

春思·其一

春心不自持,春事正相宜。

蝴蝶飘园粉,蜘蛛罥牖丝。

落霞翻紫燕,芳树啭黄鹂。

夫婿称殊众,青骢白玉羁。

(0)

仲春日承欧才伯仰德仲瞻过饮李英垆头得人字

纵饮狂歌六十春,风流诸阮幸相亲。

旧游阙下佣书客,老作垆头涤器人。

云卧霞餐怀古谊,鸥盟渔伴绝嚣尘。

清泉白石频来往,到处莺花照眼新。

(0)

访何元贞不值马上口占

万木凋零夕照间,萧萧朔气下边关。

雪中骑马咸阳客,犹似山阴访戴还。

(0)

九日登东楼

秋城佳节共登台,楼阁萧森万壑哀。

野岸帆樯天际迥,夕阳烟树楚江来。

凭高不落青山帽,览胜遥怜紫菊杯。

笑倚天涯岁已暮,陆沈人事不须催。

(0)

五仙观

香火千年地,彫台尚俨然。

轻阴遥度竹,疏雨细鸣泉。

驭鹤朝群帝,骑羊忆五仙。

步虚声寂静,还得话真诠。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