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屯信有命,达人安所丁。
已或不介意,旁观为恻生。
伤哉彼贫士,踽踽林中行。
未火出荜门,见肘归柴楹。
岂不苦饥寒,嗟来羞见称。
愧我诚何谓,五斗犹繫情。
亨屯信有命,达人安所丁。
已或不介意,旁观为恻生。
伤哉彼贫士,踽踽林中行。
未火出荜门,见肘归柴楹。
岂不苦饥寒,嗟来羞见称。
愧我诚何谓,五斗犹繫情。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对陶渊明《拟古诗三十首》之十八的仿作。诗中描绘了贫士在生活困顿中的孤独与尊严,以及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首句“亨屯信有命,达人安所丁”表达了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和达观者的处世态度。亨屯,即亨通与屯难,暗指人生的起伏变化;“信有命”,相信命运自有安排;“达人”,即通达事理的人,他们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落。
接着,“已或不介意,旁观为恻生”描述了贫士面对困境时的淡然态度,即使旁观者为之动容,他也不在意。这反映了贫士的坚韧与自尊。
“伤哉彼贫士,踽踽林中行”点明主题,通过“伤哉”二字表达了对贫士的同情。贫士独自一人在林间行走,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孤独与无助。
“未火出荜门,见肘归柴楹”描绘了贫士的生活状态。在没有火光的情况下出门,在柴门边见到自己的影子后返回,生活简朴至极,却也真实地反映了贫士的日常。
“岂不苦饥寒,嗟来羞见称”进一步揭示了贫士内心的挣扎与尊严。他们并非不感到饥饿与寒冷,而是不愿接受施舍,宁愿保持自尊。
最后,“愧我诚何谓,五斗犹繫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反省。五斗米,古代官吏的俸禄,这里借指微薄的收入。诗人自问,自己是否真的值得为这点微薄的收入而束缚情感,流露出对自身追求的反思与质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贫士生活境遇的描绘,以及诗人对其处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人性尊严与自我价值的探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与关注。
田横固,在绝岛。
上出青天之冥冥,下临沧海之浩浩。
迥隔三齐绝两淮,洪涛日夜砰曾崖。
蛟龙所窟猿狖宅,孰谓英雄堪遁匿。
向来秦鹿走中原,挥戈共逐烟尘昏。
汉家得之只三杰,五百贤士徒喧喧。
便应入海长不返,犹冀王侯斯可哂。
慨然决剑气仍豪,何面长安见隆准。
隆准功成百战馀,酂侯繫狱淮阴诛。
子房不托赤松去,一落猜忌宁全躯。
腹心爪牙今若此,敌国争衡定何似。
始知夫子识先几,万古谁能无一死。
春风壁垒树参天,主客游魂俱可怜。
虽乏奇勋立当世,且将高义垂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