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记草木杂诗七首·其七菖蒲》
《记草木杂诗七首·其七菖蒲》全文
宋 / 朱松   形式: 古风

东山在眉宇,未到心郁纡。

流泉撞哀玉,清洌生菖蒲。

闻有婵娟子,弃家来结庐。

窈窕云雾窗,参差冰玉肤。

绝粒屏香节,仙姿清且腴。

迩来隐身去,冷落愁臞儒。

灵方无由乞,石斗移根须。

相看意已消,何必见子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之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东山的静谧、流泉的哀美、菖蒲的清冽以及隐者的生活状态一一展现。

首先,"东山在眉宇,未到心郁纡",以东山象征内心的向往与追求,未到之处却已心绪难平,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接着,"流泉撞哀玉,清洌生菖蒲",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泉水比作哀玉,既表现了水声的清脆悦耳,又暗示了环境的清幽。菖蒲的生长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雅与生机。

"闻有婵娟子,弃家来结庐",诗人听闻有位美丽的女子,舍弃家庭,来到这里定居,这不仅展现了隐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也暗含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窈窕云雾窗,参差冰玉肤",通过"云雾窗"和"冰玉肤"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脱俗,也暗示了她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绝粒屏香节,仙姿清且腴",描述了女子摒弃尘世的束缚,追求精神的纯净与丰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

"迩来隐身去,冷落愁臞儒",诗人感叹隐者远离尘嚣,使得那些苦于功名利禄的儒生感到孤独与失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灵方无由乞,石斗移根须",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得到隐者所拥有的灵丹妙药,只能羡慕地望着石斗移动根须,进一步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相看意已消,何必见子都",诗人与隐者相对,心中的热情与向往已经消散,不必再寻找如子都般完美的形象,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接受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接纳。

作者介绍
朱松

朱松
朝代:宋

朱松(1097一1143)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祖籍徐州府萧县人,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猜你喜欢

再用韵谢王簿来诗褒借过当之意·其一

黄奶朝千卷,书灯夜一龛。

玄文今尚白,袍色故应蓝。

簿领聊尔耳,朝班行矣参。

惊雷虽破柱,午寝不妨酣。

(0)

寄苏子美

暮登谯城上,延首望东道。

春风千里至,远思生怀抱。

故人客南楚,素节方自保。

黄鹄垂其翼,赤骥伏栈皂。

诗准李杜为,字压褚薛倒。

壮哉南行作,遗我资远讨。

若窥巨海涯,波澜方汹浩。

龙螭郁骞腾,错落效众宝。

往往仙人槎,突然忘枯槁。

尝闻会稽旁,山水天下好。

览君所咏叹,滞想兹一扫。

安得追王乔,乘云逮霓葆。

茹芝灵峰阳,徜徉以终老。

(0)

和原甫盆池种蒲莲畜小鱼

江湖岂非壮,浩荡不可寻。

安知一斛水,坐得万里心。

植蒲翠节耸,种莲紫实沉。

群鱼不盈寸,泳浅安其深。

主人乐幽事,清兴生中林。

独观物性得,鹏海均牛涔。

(0)

寄侯官知县吕宣德

鸭子陂边昔并游,别来频见藕花秋。

十年已惯身萧散,百里空嗟手滞留。

道在岂常忘塞马,机閒真可伴沙鸥。

平时几案应多暇,还有妖歌近耳不。

(0)

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其六

涧浅山四合,泠泠浸青青。

略彴度前林,更有泉上亭。

(0)

菩萨蛮·其五春归

墙根新笋看成竹。青梅老尽樱桃熟。幽墙几多花。

落红成暮霞。闭门风又雨。只道春归去。

媚脸笑持杯。却惊春思回。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