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历芳台古,天空野望长。
雨晴闲树出,雪尽粤山苍。
露藓凝寒翠,烟花送断香。
御风人不见,徒此立斜阳。
寂历芳台古,天空野望长。
雨晴闲树出,雪尽粤山苍。
露藓凝寒翠,烟花送断香。
御风人不见,徒此立斜阳。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春登御风台(其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春日景象。首句“寂历芳台古”,展现出御风台古老而寂静的风貌,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接着,“天空野望长”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视野开阔,心境悠然。
“雨晴闲树出”写雨后初晴,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生机盎然。“雪尽粤山苍”则描绘了冬雪消融后,岭南山脉呈现出一片苍翠之色,显示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露藓凝寒翠”进一步描绘了苔藓在露水的滋润下,凝聚成一片青翠,透出几分寒意。“烟花送断香”则通过春花飘散的香气,传递出春天的气息,但又带有一丝离别的淡淡哀愁。
最后两句“御风人不见,徒此立斜阳”,诗人感慨自己在春风中独站,虽然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却未能与人共享这宁静的时刻,流露出一丝孤独和遗憾。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淡淡的孤寂之情。
亭子云山最高处,停銮未肯频临驻。
闻之地灵神所都,隐虞为我劳仙驭。
崇坛案衍实佳哉,能辞偶尔一徘徊。
屈指六年登六度,每登必有风雨来。
今朝秋宇澄新霁,林扉跋马鸣璁辔。
孤亭小坐未俄延,前楹倏复烟丝缀。
飞空掠树不踰时,长天一碧悬清晖。
千林叶叶翠难状,万峰濯濯青偏奇。
风为车兮云为马,山之灵兮翩其下。
洞庭张乐信然乎,何必曲高和者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