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墅平芜落照间,小桥几曲水潺湲。
即看比户无饥色,不觉凭舆动喜颜。
箬笠牧童寒篴远,钗梁村妇晚花殷。
寻常俚语还堪听,租赋无供丰岁閒。
野墅平芜落照间,小桥几曲水潺湲。
即看比户无饥色,不觉凭舆动喜颜。
箬笠牧童寒篴远,钗梁村妇晚花殷。
寻常俚语还堪听,租赋无供丰岁閒。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傍晚宁静祥和的景象。首句“野墅平芜落照间”,以“野墅”点明地点,以“平芜”与“落照”构成一幅夕阳西下、田野平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接着,“小桥几曲水潺湲”一句,通过“小桥”、“几曲”和“水潺湲”的动态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流水轻柔的声音,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和谐。
“即看比户无饥色,不觉凭舆动喜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安定富足的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中,家家户户都没有饥饿之色,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种幸福感是如此纯粹而真实,让诗人也不由自主地感到喜悦。
“箬笠牧童寒篴远,钗梁村妇晚花殷。”这两句则通过牧童和村妇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淳朴。牧童头戴箬笠,远离喧嚣,悠然自得;村妇头戴钗梁,晚归时分,脸上带着对生活的满足与期待。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乡村人民的生活状态,传递出一种简单而美好的生活哲学。
最后,“寻常俚语还堪听,租赋无供丰岁閒。”这两句总结了乡村生活的另一面——虽然语言朴实,但充满生活的真实与趣味;在丰年之时,无需为租赋担忧,生活显得格外轻松自在。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社会的追求。
匹如迂叟洛中园,花竹依稀五亩宽。
梧树参天栖凤集,桧根入地蛰龙蟠。
翁求真乐希颜子,世著清名慕邴丹。
身是双溪前令尹,胜游蹉过不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