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气思仙伎,因心理佛书。
心安何所觉,气积本乘虚。
造化融成后,神明主宰初。
纵疑摩诘赘,未信洞宾疏。
惜气思仙伎,因心理佛书。
心安何所觉,气积本乘虚。
造化融成后,神明主宰初。
纵疑摩诘赘,未信洞宾疏。
这首诗《偶成(其二)》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内心修养与自然宇宙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惜气思仙伎,因心理佛书”,诗人以“惜气”开篇,表达了对修炼内气、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向往,同时又因内心寻求宁静而阅读佛教经典,展现了对精神层面追求的双重探索。
接着,“心安何所觉,气积本乘虚”,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物质的积累之间的关系。心安则无外在感知,气的积累源于内在的虚空,强调了心灵状态对个体体验的重要性。
“造化融成后,神明主宰初”,这两句揭示了自然法则与神明意志的融合,意味着在万物生成之后,神明成为宇宙秩序的主宰。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探讨。
“纵疑摩诘赘,未信洞宾疏”,最后两句以典故入诗,引用唐代诗人王维(摩诘)和传说中的道士吕洞宾,表达了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与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诗人虽有所怀疑,但并未完全否定这些思想,体现了对多元文化与哲学观点的包容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内心世界与宇宙自然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精神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深远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