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从市井役,百事废不理。
感君读书篇,惜此寒夜晷。
殷勤附灯烛,黾勉就图史。
逡巡揖虞夏,汗漫驰刘李。
斯文家旧物,早岁夙从事。
一从慕膻腥,中弃如敝屣。
今夕亦何夕,忽如旧游至。
终篇再三叹,推枕不成寐。
人生无百年,所欲知有几。
悬知未必得,奔走若趋市。
微言寄翰墨,开卷入心耳。
胡为弃不收,所逐在难觊。
久从市井役,百事废不理。
感君读书篇,惜此寒夜晷。
殷勤附灯烛,黾勉就图史。
逡巡揖虞夏,汗漫驰刘李。
斯文家旧物,早岁夙从事。
一从慕膻腥,中弃如敝屣。
今夕亦何夕,忽如旧游至。
终篇再三叹,推枕不成寐。
人生无百年,所欲知有几。
悬知未必得,奔走若趋市。
微言寄翰墨,开卷入心耳。
胡为弃不收,所逐在难觊。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王适寒夜读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热衷于学术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市井事务繁多而忽视读书的反思。诗中,诗人感慨自己长久以来忙于世俗事务,许多事情都荒废不顾。然而,读了朋友王适的读书篇章后,他深感夜晚时光珍贵,于是勤奋地借助灯光研读经史典籍,从古代贤人虞夏、刘李的故事中汲取智慧。
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对学术的热爱,但后来受到现实诱惑,将这些视为过时之物。此刻,他感叹今夕重逢读书的乐趣,对过去的放弃感到惋惜,整篇诗作反复感叹,难以入睡,意识到人生短暂,知识的追求如同在市场上奔走,虽难以企及却仍渴望得到。
最后,诗人批评自己为何未能坚持学问,而追逐的是难以实现的目标。整首诗以读书为纽带,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重新审视和对过去的反省,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