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愿称婿,宫女出良家。
犀带黄金饰,旃裘白雪花。
照来犹汉月,看去已胡沙。
握发羞明镜,飞蓬恨未华。
单于愿称婿,宫女出良家。
犀带黄金饰,旃裘白雪花。
照来犹汉月,看去已胡沙。
握发羞明镜,飞蓬恨未华。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明妃》描绘了一幅边塞和亲的场景。"单于愿称婿"一句,暗示了王昭君出塞和亲,匈奴首领希望与她结为亲家。"宫女出良家"则表达了对这位女性身份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期盼。
"犀带黄金饰,旃裘白雪花"两句,通过华丽的服饰细节,展现了王昭君的高贵气质,即使身处异域,她的装扮依然保持着汉家的特色,如同胡地的白雪般纯洁。
"照来犹汉月,看去已胡沙"运用比喻,将昭君比作明亮的月亮,照亮了胡地,但又淹没在漫天黄沙之中,表达了她远离故乡的孤独和环境的艰苦。
最后两句"握发羞明镜,飞蓬恨未华",通过昭君不愿面对镜子,感叹自己如飞蓬般的头发尚未繁华(意指青春不再),表达了她内心的哀怨和对青春流逝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既刻画了王昭君的形象,也寓含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
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
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
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
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
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
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
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