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送客每怀归,千里乡心日夜飞。
回首三年几离别,只应今度不沾衣。
昔时送客每怀归,千里乡心日夜飞。
回首三年几离别,只应今度不沾衣。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中的第二首。文徵明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情景,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昔时送客每怀归”,诗人回忆起过去每次送别朋友时,心中总是充满了对归家的渴望。这种情感在送别之际尤为强烈,因为每一次的离别都意味着与亲人团聚的时光又将推迟。
接着,“千里乡心日夜飞”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这种思念如同飞翔的鸟儿,无时无刻不在心头盘旋,让人难以忘怀。
“回首三年几离别,只应今度不沾衣。”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回顾过去的三年,经历了数次离别,每一次离别都让人心生忧愁。然而,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诗人似乎预感到这次离别后,心中的忧愁和泪水将不再轻易流下,暗示着某种转变或希望的出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对未来变化的期待。文徵明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使得诗歌既有深沉的情感表达,又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阳春有晖,物其是依。何独寸草?春阳载辉。
菲菲芳草,沐沐春阳。德泽之漙,寸草之长。
子之于母,其恩莫大。鞠育成人,恩等覆载。
儿之出矣,念儿衣单。为缝为纫,惟恐或寒。
是意之微,孰为识者?有唐诗人,孟氏东野。
华彦清父,奉其母仪。春草名轩,本乎孟诗。
嗟彦清父,嘅亲早寡。奉母斯轩,饮酒伐鼓。
有孙在膝,有孙授室。儿在母前,诸孙林立。
母喜谓儿,尔父殁时。天高地厚,茕茕孤嫠。
安知今日,孙又抱子?是皆尔父,积庆有此。
儿闻母言,悲喜盈襟。歌我声诗,以慰母心。
海南草树四时绿,至刚独有槟榔木。
刻作仙人九节杖,昆吾之刀削玄玉。
吴人沈傅师,腹撑书与诗。
跫然念我老,赠此珊瑚枝。
入手岂独扶持力,老蛟虽瘦铁作脊。
何况提携指爪间,玄冥侧身避正色。
朝敲邻扉看竹去,邻翁指示三叹息。
此枝曾被猩猩攀,酒痕尚留枝节间。
灵药结作鸡心核,蛮唾噀成花乳殷。
老夫方将东入海,撑拄残骸谒真宰。
就中可有安期在?
杖头挑得枣归来,分饷傅师寿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