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丁丁山径通,林深长觉昼冥濛。
栋梁自挟扶舆气,斤斧全收造化功。
莘野谩耕十亩雨,渭川空钓一丝风。
谁知作楫为林者,只在商岩版筑中。
伐木丁丁山径通,林深长觉昼冥濛。
栋梁自挟扶舆气,斤斧全收造化功。
莘野谩耕十亩雨,渭川空钓一丝风。
谁知作楫为林者,只在商岩版筑中。
这首诗名为《樵云》,作者是元代诗人凌云翰。诗中描绘了一幅山林伐木图景,"伐木丁丁山径通"以清脆的伐木声引出山间小路,营造出宁静而深邃的自然氛围。"林深长觉昼冥濛"进一步渲染了林间的幽深和朦胧,白天也显得暗淡。
诗人接着赞美了伐木者的技艺与自然的和谐:"栋梁自挟扶舆气,斤斧全收造化功",意思是说他们不仅在砍伐木材,也在顺应自然,为社会贡献栋梁之材。"莘野谩耕十亩雨,渭川空钓一丝风",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伐木者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敬意,即使他们的劳动如农夫耕田般平凡,却同样重要。
最后,诗人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真相:"谁知作楫为林者,只在商岩版筑中",原来那些看似普通的伐木者,实际上隐藏着不凡的身份——他们在商岩从事建筑工作,为社会建设默默付出。整首诗寓言深刻,赞扬了普通劳动者背后的伟大价值。
有客住南塘,门临一镜光。
雨馀新水碧,云静晓山苍。
丽日开晴嶂,薰风送嫩凉。
荷香来砚沼,柳影拂琴床。
帘捲红尘隔,窗虚白昼长。
依蒲飞翡翠,傍藻戏鸳鸯。
踪迹虽韬晦,声华自播扬。
勋劳黄纸到,不待晚菘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