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多慷慨,死国在儒林。
父子情偏重,君臣义独深。
碧潭今日事,明月古人心。
俯仰堪谁语,一堂玄对森。
生平多慷慨,死国在儒林。
父子情偏重,君臣义独深。
碧潭今日事,明月古人心。
俯仰堪谁语,一堂玄对森。
这首诗描绘了霍觉商父子四人为了国家和信仰而英勇牺牲的壮烈场景,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诗中充满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高尚品质的敬仰。
“生平多慷慨”,开篇即点明霍觉商及其家族一生充满豪情壮志,不畏艰难险阻。“死国在儒林”一句,既表达了他们为国家事业献身的决心,也暗示了他们坚守儒家道义的精神追求。接下来,“父子情偏重,君臣义独深”两句,通过对比父子间的情感与君臣之间的道义,强调了亲情与忠贞之间的平衡与重要性。
“碧潭今日事,明月古人心”运用了时空交错的手法,将当前的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心境联系起来,暗示了英雄气概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最后,“俯仰堪谁语,一堂玄对森”则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深深敬意,同时暗示了他们的精神如同森然的玄对(一种古代的礼器),令人肃然起敬,难以言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霍觉商父子四人英勇事迹的描述,以及对他们高尚品德的颂扬,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崇高追求和深刻理解。
古咸平、数椽小筑,乡村风物堪溯。
柳堤槐巷寻常景,幽意也传毫素。君傥许。
为点染、来青粉本瓯香谱。闲云貌取。
更六枳篱边,邻翁三雨,倚杖话农圃。
郊居好,消受竹晨花午。漫嫌归计迟暮。
沉吟后约从君问,画里可能同住。清汴路。
梦不到、绿榕红豆衔杯处。低回俊侣。
对几摺疏筠,相思未抵,官阁剪灯语。
横不来,天子耻,兴兵问罪悔晚矣。
横若来,天子喜,大则封王小侯耳。
尸乡相距三十里,沐浴从容伏剑死。
当年南面俱称孤,今日谁能更屈体,好持吾头见天子。
乘传携来有二客,地下想从驱鬼伯,奇闻咄咄更惊人。
穷岛忠魂聚五百,薤露歌残剧可怜,高皇流涕数称贤。
一时得士能如此,兄弟更王岂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