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汉仙岩》
《寄题汉仙岩》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昔年数过仙岩寺,曾欠仙岩寺里诗。

石笋凌空摇兔影,玉莲满地托龙池。

不缘飞锡窥天竺,何自乘槎觅汉机。

我已仙游依白发,遥从海上问摩尼。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仙岩寺的追忆与向往之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仙岩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神秘氛围。

首联“昔年数过仙岩寺,曾欠仙岩寺里诗”,诗人回忆起过去多次造访仙岩寺,却未能留下诗篇,表达了对未能及时记录下仙岩寺美景的遗憾。

颔联“石笋凌空摇兔影,玉莲满地托龙池”,生动描绘了仙岩寺周围石笋高耸入云,仿佛在空中摇曳着月兔的身影;而玉莲则铺满了大地,映衬着龙池的碧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颈联“不缘飞锡窥天竺,何自乘槎觅汉机”,这里运用了佛教和神话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亲临天竺或探寻汉代的机巧,但心中对仙岩寺的向往如同飞锡窥探天竺,乘槎寻找汉机一般强烈。

尾联“我已仙游依白发,遥从海上问摩尼”中,“我已仙游依白发”暗示诗人虽已年老,但仍心怀仙游之梦,对仙岩寺的向往如同白发老人对仙境的追寻。“遥从海上问摩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向往,仿佛诗人正从遥远的海上向摩尼(佛教中的智慧之光)寻求指引,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岩寺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追求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执着,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母子虎图为前人题

昔年曾侍朝元殿,虎豹守关龙驭辇。

凤皇在薮麟在郊,济济四灵俱入献。

圣皇端拱垂衣裳,大韶击拊谐宫商。

至和感召及群物,凤仪兽舞争趋跄。

就中于莬引三子,炳炳文章妥其尾。

驯然拜跪伏阑圈,天子见之心亦喜。

一从宦辙走西东,几年不复见汝容。

良工笔态巧为此,将汝置之图画中。

目光射人威百步,意气扬扬甚虓武。

一声长啸岩壑间,疑有凄风振林薮。

举头高为城,掉尾长为旌。

生狞虽可畏,犹识子母情。

一儿顾其母,一儿跳且舞。

一儿当母前,相向得其所。

怡怡不见怒与嗔,但觉哺乳恒相亲。

磨牙吞噬向百兽,乃能骨肉全天真。

君不见魏家良将初授钺,子肉遗之甘饱啜。

又不见广武城头翁就烹,一杯欲索分其羹。

何事人心忍为此,争如物性仁恩明。

更忆弘农施化理,斓斑渡河还负子。

胡为仓卒弃吾儿,天岂无知天不畀。

人言虎猛,我言虎良,母慈子爱,蔼乎一堂。

曾参之养闵子孝,对此为君歌慨慷。

(0)

题四景画·其三

幽亭阒弘敞,占胜居崇冈。

杖藜三五叟,相携此徜徉。

俯视木叶绯,醉晕朝来霜。

行旅涉远道,閒僧归上方。

溪渔有至乐,一叶云水乡。

抚景淡忘返,遥岑留夕阳。

(0)

和陶诗.联句

大鹏因风起,遨游隘八极。

若非风歇时,健翮未能息。

咄彼藩篱鴳,自谓有馀力。

一飞寻丈间,胡可妄夸饰。

骐骥困盐车,长鸣逵路侧。

蛟龙既失水,何以生羽翼。

我欲补衮衣,有线成五色。

用舍姑伺时,素心谅无惑。

(0)

和陶诗.咏三良

三良昔事君,志期补阙遗。

所以各献忠,殷勤在防微。

眷任日益隆,随君侍燕私。

腹心既已托,谋谟入彤帷。

君恩有如此,臣职胡敢亏。

生死各有命,安能与同归。

古无殉葬礼,斯事诚乖违。

治命弗克遵,霸业何足希。

伤哉黄鸟篇,深为斯人悲。

讽咏未终什,能不泪沾衣。

(0)

和陶诗.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岁晷无停运,循环安得穷。

乾坤育万物,藐余亦在中。

缅唯赋与理,初无啬与丰。

践形何寥寥,黾勉继前风。

子今佐百里,善政克始终。

颜面无矜色,慊然守谦冲。

为邑既如此,治道岂不隆。

行看著声誉,可以齐高嵩。

(0)

简友人姜贵宪

位重才微愧不充,春冰危惧此心同。

宦途敢属苍生望,稔岁良由造化功。

五十光阴惊白发,一生怀抱有丹忠。

前脩晚节尤关意,须向明时取令终。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