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畦小园未全荒,插槿编篱草覆墙。
山柳正当高士屋,秋菰已足野夫粮。
三升薄黍供浮白,两部林蛙代引商。
隔陇水车方轧札,劳歌声渴枯槔长。
疏畦小园未全荒,插槿编篱草覆墙。
山柳正当高士屋,秋菰已足野夫粮。
三升薄黍供浮白,两部林蛙代引商。
隔陇水车方轧札,劳歌声渴枯槔长。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小园中耕作的情景,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气息。首句“疏畦小园未全荒”,点明了园子虽不大,但并未完全荒废,透露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插槿编篱草覆墙”一句,通过插槿木、编篱笆、草覆盖墙壁的细节,展现了园子的自然与和谐之美。
“山柳正当高士屋,秋菰已足野夫粮”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柳与高士屋相映衬,秋菰与野夫粮相对照,既表现了园中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园主的生活态度与追求。山柳象征着高洁与雅致,秋菰则代表了朴素与实用,两者结合,体现了园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对自然的尊重。
“三升薄黍供浮白,两部林蛙代引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三升薄酒,两部林蛙的叫声,既是园主日常生活的写照,也是他对自然之美的享受。浮白,即举杯饮酒,这里指以酒助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生活。
最后,“隔陇水车方轧札,劳歌声渴枯槔长”两句,通过水车的转动声和劳歌的歌声,营造了一种田园生活的生动画面。水车的运作,不仅为园中灌溉提供了便利,也象征着劳动的辛勤与希望的播种;而劳歌的歌声,则是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的表达,枯槔的延长,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与生活气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
野鹰来,雄雉走。
苍茫荒榛下,毰毸大如斗。
鹰来萧萧风雨寒,壮士台中一挥肘。
台高百尺临平川,山中放火秋草乾。
雉肥兔饱走不去,野鹰飞下风萧然。
嵯峨呼鹰台,人去台已圮。
高台不可见,况复呼鹰子。
长歌野鹰来,当年落谁耳。
父生已不武,子立又不强。
北兵果南下,扰扰如驱羊。
鹰来野雉何暇走,束缚笼中安得翔。
可怜野雉亦有爪,两手捽鹰犹可伤。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息,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
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觝。
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
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满畦塍,岂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
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
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