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泖口跨塘桥吊黄门陈卧子先生》
《泖口跨塘桥吊黄门陈卧子先生》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舟出吴淞烟水遥,黄门怀石此塘桥。

三闾日月光相映,一剑乾坤恨未消。

泖口莼鲈淹过客,云间风雅忆先朝。

惭予后死空词赋,惯向江南放大招。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泖口跨塘桥吊黄门陈卧子先生》。诗中以泖口跨塘桥为背景,追思历史人物黄门陈卧子,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联“舟出吴淞烟水遥,黄门怀石此塘桥”,描绘了诗人乘舟从吴淞江出发,烟波浩渺的江面与远处的塘桥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怀念。

颔联“三闾日月光相映,一剑乾坤恨未消”,借用了屈原(三闾大夫)的典故,将黄门陈卧子比作屈原,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一剑乾坤恨未消”则暗示了黄门陈卧子生前的抱负与遗憾,以及诗人对其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

颈联“泖口莼鲈淹过客,云间风雅忆先朝”,通过泖口的自然景观与莼鲈之思,以及云间的风雅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代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黄门陈卧子才华横溢、风雅不凡的赞美。

尾联“惭予后死空词赋,惯向江南放大招”,表达了诗人作为后人,面对黄门陈卧子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感到自愧不如的谦逊之情。同时,“惯向江南放大招”则体现了诗人对于江南文化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黄门陈卧子在江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认可。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自身位置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长相思·上帘钩

上帘钩。
下帘钩。
夜半天街灯火收。
有人曾倚楼。
思悠悠。
恨悠悠。
只有西湖明月秋。
知人如许悠。

(0)

秋夜雨·不嫌天上云遮月

不嫌天上云遮月。
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司话头莫说。
且唱饮、刘郎一阕。

(0)

秋夜雨·云头电掣如金索

云头电掣如金索。
须臾天尽帏幕。
一凉恩到骨,正骤雨、盆倾檐角。
桃笙今夜难禁也,赖醉乡、情分非薄。
清梦何处托。
又只是、故园篱落。

(0)

秋夜雨·晚来小雨鸣檐角

晚来小雨鸣檐角。
又还烟障云幕。
四明窗透荡,渐夜永、綀衫轻薄。
候虫但要吟教老,不管人、老欠欢乐。
闲看烛花尽落。
浮世事、转头成昨。

(0)

秋夜雨·单于系颈须长索

单于系颈须长索。
捷书新上油幕。
尽沈边柝也,更底问、悲笳哀角。
衰翁七十迎头了,先自来、声利都薄。
归计犹未托。
又一叶、西风吹落。

(0)

秋夜雨·吴翁里第还巾角

吴翁里第还巾角。
不妨天地席幕。
家僮归报道,快酿酒、休教醨薄。
相逢聚散应搔首,且趁时、一笑为乐。
人世大都护落。
更莫问、是非今昨。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