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时间、季节和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诗人首先提出“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四季更替的思考,指出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控制。接着,“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每个季节在不同人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感受。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耶谓何”则运用比喻手法,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比作深不可测的大海,暗示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浩瀚,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随后,“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表达了诗人寻求内心平静与快乐的愿望,通过“六龙”这一象征,可能暗指驾驭时间的力量或内心的和谐状态,使心灵得以安宁。
最后,“訾黄其何不徕下”一句,以“訾黄”(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或理想境界的向往,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能够降临到自己身边,实现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季节的反思,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快乐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抱珥江边春水流,远从东海过吾州。
若为寄得双鱼去,直到玉滩溪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