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意四首·其二》
《古意四首·其二》全文
宋 / 方一夔   形式: 古风

阳声鼓群动,更变无停机。

至人夺造化,假合出范围。

渭川起老龙,一龙不得随。

化为百尺竹,玉立青差差。

仙人去市门,三年愿相依。

金丹迟不就,失路将安归。

临分投之杖,平地去如飞。

还家尚肉眼,弃掷不复持。

回首失踪迹,飞腾息天池。

惟馀万丛玉,年年长新枝。

犹疑风雨夜,回龙啸空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与超然境界交织的画面。开篇“阳声鼓群动,更变无停机”以生动的音响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仿佛万物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始活跃起来,时间的流转不停歇,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接着,“至人夺造化,假合出范围”则引入了超凡脱俗的人物形象,他们似乎能驾驭自然规律,创造出超越常规的奇迹。这种设定为后续的自然奇观和人物行为提供了背景,预示着非凡的事件即将发生。

“渭川起老龙,一龙不得随。化为百尺竹,玉立青差差。”这一段描述了老龙化身为竹的神奇转变,竹子“玉立青差差”不仅展现了其形态之美,也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永恒。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和转化力量的颂扬。

“仙人去市门,三年愿相依。金丹迟不就,失路将安归。”这里引入了仙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仙人三年的愿望未能实现,似乎预示着追求理想的不易,但并未放弃,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临分投之杖,平地去如飞。还家尚肉眼,弃掷不复持。”这一部分描述了仙人离开尘世的情景,他将手中的杖投入地面,瞬间腾空而去,速度之快犹如飞鸟。即使回到人间,他的眼睛依然保持着超凡的洞察力,不再复归凡俗。这既是对仙人超脱世俗的赞美,也是对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回首失踪迹,飞腾息天池。惟馀万丛玉,年年长新枝。犹疑风雨夜,回龙啸空陂。”这部分描绘了仙人最终消失于天池,留下的是不断生长的玉竹,以及在风雨之夜,龙的啸声回荡在空旷的陂塘之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融合自然与超自然元素的世界,展现了对生命、转化、追求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方一夔
朝代:宋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二四

此君面目甚分明,曲曲斜斜是几茎。

但得一回亲见后,不随风雨听虚声。

(0)

颂古二十一首·其六

识得子丑寅卯句,应须继绍此门风。

如王仗剑当堂坐,佛魔俱拂一时空。

(0)

颂古三十八首·其九

不会黄梅佛法,梦中合眼惺惺。

此地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0)

颂古三十八首·其十

一箭射双雕,双雕随手落。

波摇岳阳城,月满滕王阁。

(0)

偈颂二十九首·其七

支提不敢向人说,达磨西来有妙诀。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0)

颂古一○一首·其一

妙相圆明不可亲,奴儿婢子自殷勤。

指天指地称尊大,也是传言送语人。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