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林废寺》
《东林废寺》全文
元 / 李孝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白社寥寥度岁华,客来犹记话分茶。

桥横山郭前溪路,树隔厨烟何处家?

官马放归门径草,野僧移去石泉花。

荒原相接多邻冢,祭扫人还噪暮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景象,通过对废弃寺院周边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时间流逝与世事变迁的深刻主题。

首联“白社寥寥度岁华,客来犹记话分茶”,开篇即以“白社”点明地点,暗示了此处的荒凉与历史的沉淀。寥寥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环境的空旷与时间的悠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访的客人还能回忆起往日与人共饮分茶的情景,既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暗含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颔联“桥横山郭前溪路,树隔厨烟何处家?”进一步展开画面,桥横溪流,山郭环绕,树木掩映间炊烟袅袅,却难觅居所,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孤独的氛围。通过对比“桥”、“山郭”、“溪路”的动态与“树”、“厨烟”、“何处家”的静态,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层次感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远处的鸟鸣和近处的流水声,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颈联“官马放归门径草,野僧移去石泉花。”转而描写寺院的现状。官马被放归野外,门前小径长满了杂草,野僧搬离后,石泉边的花朵也失去了照料。这一联通过“官马”、“门径草”、“野僧”、“石泉花”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寺院的荒废与自然的侵袭,同时也暗示了人事更迭、世事无常的主题。

尾联“荒原相接多邻冢,祭扫人还噪暮鸦。”将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荒原,邻近的墓冢与祭扫的人群,暮鸦的喧闹,构成了一幅凄凉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画面。这一联不仅深化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终焉的思考,也通过“暮鸦”的形象,赋予了整个场景一种哀而不伤的美感。

综上所述,这首《东林废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废弃寺院的荒凉景象,更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人情冷暖、生命意义等深刻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孝光

李孝光
朝代:元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猜你喜欢

采莲曲·其二

木兰轻舫荡平沙,双宿鸳鸯并蒂花。

不学浔阳江上女,贩茶船上奏琵琶。

(0)

谒张曲江祠

祠享南关第一峰,千秋殿阁敞崇墉。

云移白羽开祠谱,风度苍岩问逸踪。

宁复人间瞻俎豆,却从天外听簴钟。

高山忻慕低回久,前路寒烟起暮松。

(0)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之·其六

怀人昔自陟崔嵬,好把金罍对客开。

丹凤休教从北至,孤鸿今已望南来。

白云黄鹄经千载,明月中秋岁一回。

丘壑无营堪适意,林泉到处是仙胎。

(0)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之·其四

山穷绝顶已崔嵬,更向峰头七级开。

乍见彩云浮塔去,忽闻清磬送音来。

樽中有酒英辞醉,座上行歌能几回。

今夕月明须共赏,休贪睡梦负灵胎。

(0)

香山八景诗·其六天池芰荷

天上荷花天上开,不应吹落世间来。

秋风昨夜香如酒,帝遣天池作寿杯。

(0)

醉花台坐月听东邻美人吹箫·其二

谁将幽怨写清光,一曲秦楼月似霜。

翠幕珠帘深不见,空馀幽韵满衣裳。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