烨烨双旌瑞气浓,湖天晴色半芙蓉。
枫宸黼黻三孤近,薇省衣冠百吏从。
瀔水当年符借虎,丰城遥夜剑成龙。
谁言陕服棠阴旧,突兀黄金近九重。
烨烨双旌瑞气浓,湖天晴色半芙蓉。
枫宸黼黻三孤近,薇省衣冠百吏从。
瀔水当年符借虎,丰城遥夜剑成龙。
谁言陕服棠阴旧,突兀黄金近九重。
这首诗描绘了曾方伯升迁的盛大场景与荣光。首句“烨烨双旌瑞气浓”以“烨烨”形容光辉灿烂,双旌代表高官,瑞气则象征吉祥,开篇即营造出浓厚的喜庆氛围。接着“湖天晴色半芙蓉”一句,将场景置于湖光山色之中,半开的芙蓉花增添了几分雅致与生机。
“枫宸黼黻三孤近,薇省衣冠百吏从”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枫宸”指帝王居所,“黼黻”为古代礼服上的花纹,此处暗喻曾方伯地位尊崇;“三孤”可能指三位亲近的官员或助手,暗示其得力辅佐;“薇省”是古代官署名,此处泛指官府,“衣冠百吏从”则描绘了众多官员随行的壮观场面。
“瀔水当年符借虎,丰城遥夜剑成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渲染气氛。“瀔水”与“丰城”均为地名,分别与古代传说中的宝物相关联,前者与“虎符”有关,后者与“龙剑”相连,都寓意着权力与威严。
最后,“谁言陕服棠阴旧,突兀黄金近九重”两句,表达了对曾方伯过去功绩的肯定与对未来的期许。其中“陕服”可能指地方治理,“棠阴”是引用《后汉书》中关于东汉名臣陈蕃的故事,象征清廉与政绩;“黄金近九重”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其即将接近权力中心,前景光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典故和象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曾方伯升迁的荣耀时刻,以及对其过往功绩的赞誉和未来寄予的厚望。
手携北山云,却上西江水。
月明洲渚生,叶落风不起。
虚舟不移棹,寒波钓金鲤。
银河转碧落,北斗去天咫。
龙吟匣中剑,虎跃弦上矢。
杀机谁敢当,吹毛岂轻试。
贝叶启千函,木榻脱双履。
惟应胜壁观,悠悠度年岁。
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
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
物怪匿岩穴,愯若俟霹雳。
黑波汎高树,木叶走崩石。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
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
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
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席。
维昔玄圣,有子过庭。学礼学诗,诏之丁宁。
面墙之窒,繇不知味。亲能使学,不能使嗜。
观于德容,听于德音。咏歌周旋,实悦我心。
邈乎千载,圣往言在。舍而不求,匪罔斯殆。
畏友翚父,穷经笃行。既有诸躬,思贻厥成。
既菑既畬,俾稼之食。既畋既渔,俾鼎之实。
作堂高明,曰子远来。吾经在兹,远其味之。
始予虚羸,匍匐来食。茹草饮水,以禦朝久。
穷人得归,自我父师。俛焉斯文,老至不知。
煌煌灵芝,如彼嘉玉。薄言采之,在彼中谷。
南阳之人,来詹来言。君子岂弟,宜其后昆。
寥寥帝王州,我翁佐其治。
有亭名朝阳,青溪清且驶。
旁有筹边阁,群公集裾翠。
翘翘万芰荷,雨过争旖旎。
飞觞羽书来,翕霍江上燧。
峨冠极游谈,戎弁生纵恣。
予时侍其旁,侧耳听论议。
翁言不见取,投劾乃谢事。
坐令百万家,解甲竖降帜。
徘徊夕阳亭,晋宋政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