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
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
物怪匿岩穴,愯若俟霹雳。
黑波汎高树,木叶走崩石。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
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
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
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席。
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
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
物怪匿岩穴,愯若俟霹雳。
黑波汎高树,木叶走崩石。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
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
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
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席。
此诗《记梦》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描绘了一段梦境中的奇遇与感悟。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梦中行于衡庐之间的情境,以及梦中所见的壮丽景象。
首句“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开篇即以磅礴之势,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耸入云、苍翠欲滴的梦幻世界。接下来的“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梦境的神秘与深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脱现实的境界之中。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描绘了云雨汇聚、即将爆发的动态景象,充满了力量与生机。“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则展示了自然界的无穷变化与自由奔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活力。
“物怪匿岩穴,愯若俟霹雳”一句,通过“物怪”与“岩穴”的隐喻,暗示了自然界中隐藏的神秘力量与未知的奇迹。“黑波汎高树,木叶走崩石”则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风暴来临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震撼的氛围。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则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描述了诗人创作的过程,通过“风雨外”的比喻,暗示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家内心的波动与深沉。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表达了作品完成后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艺术成就的自豪,也有对现实无法完全表达内心世界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描绘了诗人走出梦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与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流露出对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