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登高丘,望见车马道。
良人从此去,三年音信杳。
入城见亲故,出城见坟墓。
君非他乡人,何为不返顾。
弱女解秦筝,幼子通孝经。
君归揽君衣,使君不复行。
我愿车马道,掘为千仞池。
百尔闺中人,永无伤别离。
日暮登高丘,望见车马道。
良人从此去,三年音信杳。
入城见亲故,出城见坟墓。
君非他乡人,何为不返顾。
弱女解秦筝,幼子通孝经。
君归揽君衣,使君不复行。
我愿车马道,掘为千仞池。
百尔闺中人,永无伤别离。
这首诗名为《杂诗六首(其六)》,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吴骐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日暮时分登上高丘,远眺车马道上,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景。丈夫离家已三年,音信全无,让女子心生忧虑。她进城见到亲友,却也看到坟墓,预感到了丈夫可能已不在人世。女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溢于言表,她希望车马道能变成深不可测的池塘,以阻止其他女子遭受与自己相同的离别之苦。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情感世界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丈夫深切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是研究明末清初社会生活和女性情感的重要文学作品。
然间云雾,密布长天,遍空呈瑞。
屑飘飘,舞风前轻坠。
面凝酥,山头铺分,又爽兼鲜媚。
姹婴儿,相将携手,同来游觑。
里全真,实中迎宝,满插琼花荣贵。
脉和明,更三光分锐。
地生辉,震方通耀,放烂银霞起。
见师呼,仙童邀我,蓬莱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