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味从前已备尝,重罹世难转悽伤。
肯希逸骥能千里,最善灵龟解六藏。
览胜每寻清伴侣,观山别是好心肠。
年逾七十唯求死,便不埋时也不妨。
世味从前已备尝,重罹世难转悽伤。
肯希逸骥能千里,最善灵龟解六藏。
览胜每寻清伴侣,观山别是好心肠。
年逾七十唯求死,便不埋时也不妨。
这首诗名为《世味》,作者为宋代的僧人释文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世味从前已备尝”揭示了诗人早年已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而“重罹世难转悽伤”则表达了晚年再次遭遇困境时的更深沉悲凉。
“肯希逸骥能千里,最善灵龟解六藏”运用了比喻,意指诗人不再期待像千里马那样驰骋千里,而是更欣赏像灵龟那样深藏不露、智慧内敛的生活态度。这里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
“览胜每寻清伴侣,观山别是好心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喜好与志同道合的人共赏美景,寄情山水,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豁达胸怀。
最后两句“年逾七十唯求死,便不埋时也不妨”,诗人坦然面对衰老,甚至表达出即使死亡来临也不再惧怕,只要心灵得到解脱,即使肉体不埋葬也无妨。这体现了诗人超脱生死、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历经世事后的淡泊、豁达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浓厚的禅意。
壮东南形胜,淮吐浪、海吞潮。
记此日江都,锦帆巡幸,汴水迢遥。
迷楼故应不见,见原缺见字,兹据丁钞本补琼花、底事也香消兴废几更王霸,是非总付渔樵。
谁能十万更缠腰。
鹤驭尽飘飘。
正绣陌珠帘,红灯闹影,三五良宵。
春风竹西亭上,拌淋漓、一醉解金貂。
二十四桥明月,玉
倦区区游宦,便回棹、谢山阴。
算谁似君侯,莼鲈有味,富贵无心。
匆匆又移玉节,恨相思、何处更相寻。
渭北春天树边,江东日暮云深。
岸花樯燕动悲吟。
把酒惜分襟。
问玉井莲开,三峰绝顶,谁共登临。
长安故人好在,忆元龙、名重古犹今。
说与英雄湖海,应怜枯槁山林。
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
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
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
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
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
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
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
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南郊旧坛在,北渡昔人空。
残阳淡淡无语,零落故王宫。
前日雕兰玉砌,今日遣台老树,尚想霸图雄。
谁谓埋金地,都属卖柴翁。
慨悲歌,怀故国,又东风。
不堪往事多少,回首梦魂同。
莫上小楼上,愁满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