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近郭非寂寞,蟠竹结茅依野塘。
白屋老人谈黍稷,青云学士送文章。
藕花开后满船月,枫叶落时缘路霜。
年过三纪不称意,随分江湖作醉乡。
郊居近郭非寂寞,蟠竹结茅依野塘。
白屋老人谈黍稷,青云学士送文章。
藕花开后满船月,枫叶落时缘路霜。
年过三纪不称意,随分江湖作醉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开篇“郊居近郭非寂寞,蟠竹结茅依野塘”两句,设置了一个远离尘嚣、靠近自然的环境,通过对蟠竹和野塘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简朴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下来的“白屋老人谈黍稷,青云学士送文章”两句,则是对人物生活的一种刻画。白屋老人可能是在闲聊家常菜蔬之类的话题,而青云学士则是在交流文墨,这些都透露出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藕花开后满船月,枫叶落时缘路霜”两句,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藕花盛开时的景色宛如满船之月,枫叶落下时则是沿途积起了霜,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腻,更展示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感悟。
最后,“年过三纪不称意,随分江湖作醉乡”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三十岁尚未满足心中所求,却又不愿强求,只得随遇而安,将大自然作为自己的避风港湾,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人物情感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逍遥的人生哲学。
承恩纡郡绂,服职效官箴。
秩厚幸粗给,力孱非所任。
虽忻民讼简,恒恐吏议侵。
残氓既摩抚,宿蠹亦搜寻。
此邦乃名郡,经变已年深。
荆榛猛兽处,瓦砾悲虫吟。
道院存故号,公庭蔽荒阴。
前瞻彭蠡泽,后揖匡庐岑。
缅怀昔朱子,遗爱在人心。
往轨傥可踵,吾将自兹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