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归留别吴中一二同志》
《东归留别吴中一二同志》全文
元 / 王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明发阊门早问津,梅花有意似留人。

谁怜孤馆青灯夜,遥忆高堂白发亲。

对酒论文期隔岁,到家献寿及新春。

石田茅屋犹无恙,飘泊江关愧此身。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的《东归留别吴中一二同志》。诗中情感丰富,既有离别的哀愁,又有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不忘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明发阊门早问津,梅花有意似留人”,诗人清晨从阊门出发,早早就去询问渡口,梅花似乎有意挽留他,营造出一种离别前的凄美氛围。颔联“谁怜孤馆青灯夜,遥忆高堂白发亲”,诗人独自一人在旅途中,夜晚只能与青灯为伴,心中满是对远方家中年迈双亲的深深挂念。颈联“对酒论文期隔岁,到家献寿及新春”,诗人想象着与朋友相聚畅饮,讨论学问,期待来年再聚,同时想着回家后能给父母庆祝新年,表达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孝顺之情。尾联“石田茅屋犹无恙,飘泊江关愧此身”,诗人虽在外漂泊,但家乡的石田茅屋依然安然无恙,这让他感到一丝安慰,同时也对自己四处漂泊的生活感到愧疚。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质朴,通过诗人离别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家人、朋友以及家乡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和自责。

作者介绍

王祎
朝代:元   字:子充   籍贯:义乌来山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南昌

易世江湖在,疲民喘息难。

罚轻群盗狎,兵动百城残。

野葛荣疏雨,山楼放晓寒。

却思全盛日,清事满鱼竿。

(0)

赠歌者王郎南归和牧斋先生韵

长恨飘零入洛身,相看憔悴掩罗巾。

后庭花落肠应断,也是陈宫失路人。

(0)

夏日宴新乐小侯于燕誉堂林若抚徐永存陈开仲诸词人并集·其二

软脚筵开乐句和,濯龙吐凤客骈罗。

虽无法部仙音曲,也胜阴山《敕勒歌》。

丝竹凝风腰鼓急,釭花荡影舞衫多。

老夫苦忆平生事,肠断西游赵李过。

(0)

九月望日得石斋馆丈午日见怀诗次韵·其二

丹地披肝日,彤墀溅血时。

帝容伸颊舌,天与护须眉。

槚楚宁非教,桁杨亦我师。

授书并续史,幽絷颇相宜。

(0)

急雨来石壁,飘然空外泻。

远树湿残红,徘徊莺不下。

好鸟尚惜春,孤花已报夏。

铁马从东来,阴云惨欲射。

谁向蟠溪隐,蓑笠恐不暇。

寄愁与东风,注目寒江夜。

(0)

慰公夜听老僧说大龙湫余为述其语

两山劈相对,体凹而头出。

怒势角终古,欲磕仅不磕。

飞瀑自顶来,悬喷下离壁。

惊飙忽吹过,左抟或右结。

急裹万串珠,疾圜千捧雪。

立下触巉岩,一跌扑再跌。

回飙忽吹转,团物上未擘。

磕石复一响,片片始飘屑。

风伯太奔忙,雷君喊无歇。

百灵不暂停,混沌至今日。

慰公适语我,夜同老僧榻。

听说大龙湫,惊起唤奇绝。

恍若置此中,狂叫荡魂魄。

足仄不得收,目瞬不计睫。

始叹世外奇,天地偶一设。

老僧既善状,得过慰公舌。

慰公既善谈,得入杲叟笔。

山神最遥待,高僧与词伯。

请更说匡庐,泉声落三叠。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