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阊门早问津,梅花有意似留人。
谁怜孤馆青灯夜,遥忆高堂白发亲。
对酒论文期隔岁,到家献寿及新春。
石田茅屋犹无恙,飘泊江关愧此身。
明发阊门早问津,梅花有意似留人。
谁怜孤馆青灯夜,遥忆高堂白发亲。
对酒论文期隔岁,到家献寿及新春。
石田茅屋犹无恙,飘泊江关愧此身。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的《东归留别吴中一二同志》。诗中情感丰富,既有离别的哀愁,又有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不忘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明发阊门早问津,梅花有意似留人”,诗人清晨从阊门出发,早早就去询问渡口,梅花似乎有意挽留他,营造出一种离别前的凄美氛围。颔联“谁怜孤馆青灯夜,遥忆高堂白发亲”,诗人独自一人在旅途中,夜晚只能与青灯为伴,心中满是对远方家中年迈双亲的深深挂念。颈联“对酒论文期隔岁,到家献寿及新春”,诗人想象着与朋友相聚畅饮,讨论学问,期待来年再聚,同时想着回家后能给父母庆祝新年,表达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孝顺之情。尾联“石田茅屋犹无恙,飘泊江关愧此身”,诗人虽在外漂泊,但家乡的石田茅屋依然安然无恙,这让他感到一丝安慰,同时也对自己四处漂泊的生活感到愧疚。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质朴,通过诗人离别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家人、朋友以及家乡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和自责。
两山劈相对,体凹而头出。
怒势角终古,欲磕仅不磕。
飞瀑自顶来,悬喷下离壁。
惊飙忽吹过,左抟或右结。
急裹万串珠,疾圜千捧雪。
立下触巉岩,一跌扑再跌。
回飙忽吹转,团物上未擘。
磕石复一响,片片始飘屑。
风伯太奔忙,雷君喊无歇。
百灵不暂停,混沌至今日。
慰公适语我,夜同老僧榻。
听说大龙湫,惊起唤奇绝。
恍若置此中,狂叫荡魂魄。
足仄不得收,目瞬不计睫。
始叹世外奇,天地偶一设。
老僧既善状,得过慰公舌。
慰公既善谈,得入杲叟笔。
山神最遥待,高僧与词伯。
请更说匡庐,泉声落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