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休持钵,从贫乞已疏。
侯门叨月俸,斋食剩年储。
簪履三千外,形骸六十馀。
旧峰呵练若,松径接匡庐。
莫问休持钵,从贫乞已疏。
侯门叨月俸,斋食剩年储。
簪履三千外,形骸六十馀。
旧峰呵练若,松径接匡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莫问休持钵,从贫乞已疏"表明他不再过问世俗的繁华,也不再为物质的匮乏而困扰,已经达观于贫穷,淡泊以明志。
"侯门叨月俸,斋食剩年储"则写出了隐者与世隔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侯门指的是豪门贵族的宅邸,而他却只是在那里徘徊,享受着月光的清辉;"叨"字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悠然自得。斋食,即素食,也暗示了他的清贫生活和对物质欲望的淡化。
"簪履三千外,形骸六十馀"中,“簪履”指的是草鞋,一种简单原始的脚踏,隐者穿着这样的鞋子,行走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形骸六十馀"则是对他身体状况的一种写实,形容憔悴,年过六旬,但依旧坚守自己的生活信念。
最后两句"旧峰呵练若,松径接匡庐"描绘了隐者与自然的深厚情感。"旧峰"意味着久居于此的山峰,而"呵练若"则是他呼出的白气,与寒冷的山风交织在一起;"松径接匡庐"写出了他居所与大自然的融为一体,松树成荫,道路曲折通向他的住处。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红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三度五台三度雪,名山灵应真殊绝。
瀌瀌或或无定形,回薄林峦喷玉屑。
入云那见向来蹊,马踏冰花不作泥。
盘盘磴道徐策骑,已廑吏役劳铲治。
低飞乱洒皆入画,冲烟越岭真宜诗。
我无文殊平等智,沾衣?帽夫岂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