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天下奇,移步各殊形。
传之画师稿,意匠存模型。
遂令游观客,颠倒遗性灵。
老夫独迂怪,筑此背湖厅。
懒焚天竺香,不礼三潭星。
编篱辟幽径,种竹可中亭。
南北两高峰,列几如罍瓶。
霜天色黝黯,补以湖面青。
置身入閒冷,借景皆空冥。
东邻有高士,避俗常独醒。
取舍定先我,隔篱呼与听。
西湖天下奇,移步各殊形。
传之画师稿,意匠存模型。
遂令游观客,颠倒遗性灵。
老夫独迂怪,筑此背湖厅。
懒焚天竺香,不礼三潭星。
编篱辟幽径,种竹可中亭。
南北两高峰,列几如罍瓶。
霜天色黝黯,补以湖面青。
置身入閒冷,借景皆空冥。
东邻有高士,避俗常独醒。
取舍定先我,隔篱呼与听。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边居住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诗中通过对比西湖的自然奇观与人工构建的湖居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
首句“西湖天下奇,移步各殊形”赞美了西湖的壮丽景色,每一步都展现出不同的美态。接着,“传之画师稿,意匠存模型”则暗示了西湖美景不仅为自然所赋予,也有人工艺术的精心雕琢。然而,“遂令游观客,颠倒遗性灵”指出即便是游人,也难以完全捕捉到西湖的精髓,其魅力超脱于人的感知之外。
诗人自述“老夫独迂怪,筑此背湖厅”,表明自己在湖边建造了一座与众不同的居所,旨在亲近自然,远离尘嚣。他“懒焚天竺香,不礼三潭星”,拒绝了传统的宗教仪式,更倾向于自然的宁静与自我内心的探索。“编篱辟幽径,种竹可中亭”描绘了他在居所周围营造出一片幽静的竹林小径,寻求心灵的栖息之所。
“置身入閒冷,借景皆空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空灵的生活状态。他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借助周围的景物来净化心灵,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东邻有高士,避俗常独醒。取舍定先我,隔篱呼与听”则表达了诗人与一位同样追求精神自由的邻居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共同避世,坚守自己的价值观,相互理解、支持,共同享受着这份来自自然与心灵深处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湖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追求的向往。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缇管一阳生。
郊禋盛礼燔柴毕,旋轸凤凰城。森罗仪卫振华缨。
载路溢欢声。皇图大业超前古,垂象泰阶平。
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睹寰海澄清。
道高尧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
嘉禾甘露登歌荐,云物焕祥经。
兢兢惕惕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香迎晓白。看烟佩霞绡,弄妆金谷。
倦倚画阑,无语情深娇足。
云拥瑶房翠暖,绣帐卷、东风倾国。
半捻愁红,念旧游、凝伫兰翘,瑞鸾低舞庭绿。
犹想沈香亭北。人醉里,芳笔曾题新曲。
自剪露痕,移取春归华屋。
丝障银屏静掩,悄未许、莺窥蝶宿。
绛蜡良宵,酒半阑、重绕鸳机,醉靥争妍红玉。
六桥春浪暖,涨桃雨、鳜初肥。
正短棹轻蓑,牵筒荇带,萦网莼丝。依稀。
岸红溯远,漾仙舟、误入武陵溪。
何处金刀脍玉,画船傍柳频催。芳堤。渐满斜晖。
舟叶乱、浪花飞。听暮榔声合,鸥沈暗渚,鹭起烟矶。
忘机。夜深浪静,任烟寒、自载月明归。
三十六鳞过却,素笺不寄相思。
蝉咽凉柯,燕飞尘幕,漏阁签声时度。
倦脱纶巾,困便湘竹,桐阴半侵朱户。
向抱影凝情处。时闻打窗雨。耿无语。
叹文园、近来多病,情绪懒,尊酒易成间阻。
缥缈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妩。
翠幕深中,对徽容、空在纨素。
待花前月下,见了不教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