笾豆大房,秩秩在列。奉牲以告,既全既洁。
乐均无爽,牲醴攸设。神兮燕娭,霓旌孑孑。
笾豆大房,秩秩在列。奉牲以告,既全既洁。
乐均无爽,牲醴攸设。神兮燕娭,霓旌孑孑。
这段文字摘自宋代的一首祭祀诗词,描绘的是古代祭祀时的情景。诗中通过对祭品、祭坛的描述,以及祭祀过程中的庄重氛围,展现了古人对于神明的崇敬之情。
“笾豆大房,秩秩在列。”开篇即以宏伟的场景勾勒出祭坛的壮观和祭品的整齐,这里的“笾”指的是盛放牲畜、谷物等供品的器具,“大房”则是指庙宇或祭坛的大屋。"秩秩在列"形容祭品摆放得井然有序。
接着,“奉牲以告,既全既洁。”表达了祭祀时对牲畜的供奉,以及对祭品完备和清洁的重视。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准备,更体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净化与敬意。
“乐均无爽,牲醴攸设。”这里的“乐”指的是祭祀时演奏的音乐,而“均”则意味着节奏的和谐。"无爽"表达了祭祀过程中乐曲演奏的完美无瑕。而“牲醴攸设”则是说祭品摆放得非常周到,准备充分。
最后,“神兮燕娭,霓旌孑孑。”通过对神灵状态的描绘,以及飘扬的香烟来传递祭祀时神圣庄严的氛围。"神兮燕娭"中“兮”字用于修饰“神”,增添了一种柔和而尊崇的感觉,表明祭者对神灵的情感是温馨且敬畏的。
诗中的语言和意象都在强调一场庄重、完备而又充满敬意的祭祀活动。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当时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也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对礼仪的重视和对神明的崇拜。
不觉身年四十七,此身虽在鬓如霜。
平生意气空摧索,老去功名付渺茫。
愁里不知佳节至,尊前那复少年狂。
梅花纸帐焚香坐,感旧伤怀泪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