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柱峰》
《天柱峰》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巉巉千丈插烟空,始见天南一柱峰。

绝顶雾开擎日月,半岩云暝噫雷风。

俯临万壑林芿秀,高压群山气象雄。

谁道共工曾触折,断鳌端是女娲功。

(0)
注释
巉巉:形容山势险峻。
千丈:极言山之高。
插烟空:插入云霄。
始见:初次看到。
天南:南方天空。
一柱峰:独立的山峰。
绝顶:山顶。
雾开:雾气消散。
擎日月:支撑着日月。
半岩:半山腰。
噫雷风:发出雷鸣风声。
俯临:向下俯瞰。
万壑:万千山谷。
林芿秀:树林繁茂。
高压:居高临下压倒。
气象雄:气势雄伟。
共工:神话中的人物,据说撞断了天柱。
触折:撞断。
断鳌:断裂的巨鳌。
女娲:神话中的女神,补天传说的主角。
功:功劳。
翻译
高峻的山峰直插云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方的一座独立山峰。
山顶的雾气散去,仿佛在支撑着日月,半山腰的云层中时有雷鸣风动。
从高处俯瞰,万千山谷中的树林生机勃勃,山势显得威武雄壮。
谁说共工撞断了天柱,那断裂的巨鳌其实是女娲补天的功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柱峰的雄伟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峰的高峻与自然之力的不可触及。诗人以"巉巉千丈插烟空"开篇,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直插云霄的壮观;接着"始见天南一柱峰",强调了这座山峰在众多山峦中独树一帜,宛如天然之柱。"绝顶雾开擎日月"则描绘了山巅云雾缭绕之间偶尔露出光芒的景象,如同手持太阳和明月;"半岩云暝噫雷风"又写出了山腰云气萦绕,偶尔传来雷鸣之声,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动感。

诗人随后转向俯瞰万壑林木的景色,"俯临万壑林芿秀"中"俯临"一词流露出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姿态,而"林芿秀"则形容了山下林木之繁茂。紧接着"高压群山气象雄"表达了天柱峰在众多山峦中的主导地位,气势磅礴。

最后两句"谁道共工曾触折,断鳌端是女娲功"中,诗人借用了古代神话,提及传说中的共工触山和女娲补天的故事,以此来比喻这座山峰之坚固与非人力所能破坏。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力量超越了历史传说中的神话英雄。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将天柱峰的壮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生查子·其一除夜守岁

柏酒与辛盘,共作峥嵘景。

为惜岁华流,烛跋炉香冷。

红散绮窗梅,翠泻瓷瓯茗。

一夜两年人,短鬓双蓬影。

(0)

渔父·其三四时词

露白苹香月欲西。人家三五渐闻鸡。

鸣短棹,过前溪。网得鲈鱼蟹正肥。

(0)

望江南·其十四

登顿处,萝磴几回扪。

檐葡林中消永日,松篁影里荫芳尊。归路已黄昏。

(0)

沁园春·其三读李镜月庐游日记作

遥望匡庐,几载幽思,忽忽南昌。

想峰排五老,半天空翠,泉飞三叠,百尺银泷。

林跱东西,贤传十八,胜迹心知不可忘。

问何日,向彭蠡渡口,一苇轻杭。卧游把卷神飏。

似肩拍、匡君烟路翔。

见地回天迥,邀云入户,山深岚重,迟月升堂。

锦涧桥边,玉渊潭侧,恍惚心清闻妙香。

才解信,道辋川愈疾,语不荒唐。

(0)

渔家傲·其一赵北口作

渔屋低低茅作瓦。几湾碧柳真潇洒。

此地风尘原不惹。渔父者。于中结个持竿社。

乐事常年殊未寡。扁舟不系随波写。

濯足舷边刚没髁。言不假。垂鞭笑煞先生马。

(0)

法曲献仙音

谷雨晞晴,柳风吹暖,春在绿阴深处。

青鸟传书,羽仙清道,天香暗满窗户。

准拟问长生路。桃花几千树。黯凝伫。

看斑衣、近来得意,云路迥、千里易成阔步。

铜狄尽摩挲,任高堂、暮景容与。

见说西园,有佳宾、酾酒同赋。

恨牡丹花下,此际不陪樽俎。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